我的一姓三名
(2016-03-17 19:50:53)| 分类: 散文 |
我的一姓三名
古人通常这样:一姓、一名、一字,有点名堂的,还有号。今人简单了:一姓、一名。但是,我有过三个名,算是少见。
严格说,我是一个姓三个名,即罗存庚、罗金川、罗飓。
先说一下姓吧?据说,罗姓出自妘姓,为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罗”字意思与几千年前一个善于结网捕猎鸟兽的部落有关,不然今天怎么会有“网罗”一词呢?后来有了“罗国”,罗国被灭,罗子们便成鸟兽散了。现在,大江南北和海外共有罗氏子孙一千多万。
罗氏的源起细节,同其它许多姓氏的源起一样都是漫灭不可力考的人类讯息之一。但中古以来,却有很多真凭实据的罗氏名家大范摆在那里,汉豫章公罗珠和宋理学家罗从彦便是罗族的两个重要人物。
罗珠,字怀汉。仕汉惠帝,先为“治粟内史”,后改为“大农令”,故世称为“大农公”,罗珠与灌婴平定九江郡,汉景帝在南昌一带置“豫章”郡封焉,其广种豫章(樟树),后世子孙遂为“豫章罗氏”。
宋代的罗从彦,就把自己号为豫章先生。罗从彦,字仲素,出生在南沙剑州(今南平),后迁居沙邑。其早年师从宋代理学奠基人程颢、程颐的首席弟子杨时,后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父亲和老师李桐亦曾拜其为师,为闻名后世的四大名儒程、罗、李、朱之承前启后者。
我就是罗从彦的后裔。小的时候听父亲说过:“本来想把你的名字取为存彦,意为存从彦之风。你兄弟姐妹多,总要出息一个读书人才好。但因为你八字缺金,就改成存庚了。”对于罗存庚这个姓名,我是没什么好感的,它写在八字和族谱上,常被我的几个哥哥拿出来作为奚落我的依据:“你不是罗金川,你是罗存庚。庚庚庚,一间、两间、三间┅┅”永安的方言,庚和间同音。我咬牙切齿地追着我哥哥跑,跑着跑着,我长大了,我父母亲也去逝了。忽一日,我顿悟:存从彦之风,大概就是要我像祖先一样有所作为吧?
但我毕竟是一个质顽性劣的草根,实在是有负父亲和祖宗的期望的。我之所以从罗存庚变成罗金川,大概是我出生后不久,父亲又预备给我制造弟弟了。彼时他查阅着我的八字,发现不仅缺金,还少水。于是就预备着给我的常用名安上一个带水的字。本来,有金有水的名字是很好取的,比如“金水”,估计全国人民中有好几万。但是,父亲有他自己的考虑。有一次,我母亲就说:“你爸爸爱要儿子,说什么旺、火、山、虎、威、穿、洋。”我明白了,已经数代单传下来的父亲,大概早就有了生一大堆儿子的预算。存旺、存火、存山、存虎、存威,再加我,共六个男孩了(其中存火十岁左右溺河而亡),他还想要一个存洋。照这个意思下来,我的名字的后一个字就不能是“庚”,也不能是“水”,只能是“穿”了。然而,“穿”字作为名字,实在不雅,念成本地音也不好听。因此,我就由“金水”和“金穿”变成“金川”了。
但是,我的父亲终于没能得到存洋,因为这个预备中的存洋胎死了。后来,我又有了一个妹妹,但母亲大概也生不了了,我们于是永远没见到存洋来到这个世上。只是,我的哥哥姐姐们,又有了口水战的材料:“金穿、金穿,穿金、穿金。”现在想起来,穿金有什么不好呢?但在那时,似乎钱和富贵是会被人笑的。我于是很生气地追着哥哥姐姐跑,跑着跑着,我书读多了,我感情丰富了,我会舞文弄墨了,我有了笔名了┅┅
起初,我的文章发得很少,但笔名不少。什么罗宵、罗笛、罗淦┅┅说是笔名,实际上只是寄稿时的署名,因为稿子老发不出来,这些名字在报刊上并没出现过几次。一个晚上,正在读一篇鲁迅的文章,窗外忽然狂风大作,脑海中就冒出了一个“飓”字。从此,我便比较固定地使用“罗飓”作为发表文章的署名。
如今,我一边教书一边写点文字,除了小豆腐块,也出了书,还有一个教育博客叫“罗飓教育吧”在新浪网上被评为“十大榜样教师博客”。这当然谈不上是父亲希望的那种什么“威穿洋”之类,但也基本可以勉强算得上是父亲所说的读书人了。我当继续努力,不辜负父亲从小对我的期望,不辜负列祖列宗的榜样垂范。2015、4、1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