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获奖证书:大都是披着羊皮的狼

(2012-05-31 21:51:09)
标签:

证书

名人名家

杂谈

分类: 教长育短

获奖证书:大都是披着羊皮的狼

2009年他曾获得世界教科文组织颁发的首届世界民间文艺最高奖和平鸽金奖;20106月,他还获得由中国散文学会等7家机构评出的中国时代卓越人物称号;200810月,他获得世界华人企业家协会等4家机构评出的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突出贡献人物荣誉称号;20104月,他还被世界华人交流协会授予国际杰出专家荣誉博士称号……他的事迹入选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中华百年人物篇·现代卷》,他的名字被载入《世界艺术通史》一书,他还拥有1000本总计6张纸的专门介绍他的名叫《中国艺术名家》的“书” ……另外,他还担任着100社会职务,包括馆长、院长、名誉教授……

这真是天下奇才啊!他的名字叫杜伟新。然而,杜伟新的人生及现状又如何呢?

1988年,杜伟新从肇庆西江学院物理系毕业后回老家德庆县石角中学当一名中学教师。但很快,学校就发现,这个年轻人的心思不在教物理上,他更像一名文艺青年。杜伟新所带的科目成绩也总是年级倒数。学生们发现这位老师讲课天南海北,学生们听着也是云里雾里。每次上他的课,不少学生都到外面逃课。1994年,他的一篇诗歌在北京一家杂志上发表,对方邀请他前往北京参加一个研讨会,但学校坚决不同意他去。后来,他直接找到了当时的德庆县委书记、县长,后来县领导发话,要求学校先替他垫付相关费用。最终,杜伟新去北京开研讨会了,但与学校的“梁子”也从此结下。1995年,学校以其教学成绩不合格为由,申请教育部门将其调离。于是,杜伟新告别了自己教师生涯的第一站,从石角中学调到了新圩中学。但在任教的第二所中学,杜伟新对诗歌如痴如狂。此后十多年间,他先后在《人民日报》、《星星诗刊》、《青年诗人》和《西江日报》等报刊发表了700多首诗歌。1997年,他还加入广东省作协。他的获奖生涯也从此拉开。

199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杜伟新的一篇诗作被国内某刊物相中,需要交200元钱才能获得证书。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各种获奖证书像一个巨大的漩涡将杜伟新卷了进去,各种获奖通知雪片般飞来,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交钱就有奖。当然,获奖的外衣是不同的,有些说是聘请他担任终身馆长,需一次性缴纳会费780元;有说是作品入围,需缴纳订书费2000元;有说是他获得多个机构联合评选的杰出专家荣誉博士,需缴纳证书工本费200元。对于这些奖项,杜伟新一一笑纳

屡屡获奖给杜伟新带来什么?十多年间,他获奖花费的总费用过十多万元,几乎是他毕生的积蓄。但他并没有钱买房,至今他已在岳父母家住了20多年。他和妻子的卧室中除了陈旧的木床、书柜和书桌外,就剩下堆积如山的书籍和证书、奖杯了。由于获奖赠书太多,他不得不将楼下的柴房清空,用来储存各种书籍和奖杯。2009年,杜伟新的母亲患上癌症,为给母亲治病,杜伟新捉襟见肘。在工作上,由于不务正业,十多年间,他先后从重点中学到普通中学,再到镇中心小学,再到农村小学。

杜伟新如今的落脚点定格在德庆县一所乡村小学——上咀小学,但同样和同事们龃龉不断。杜伟新平时不修边幅,一圈胡子经常将他干瘪的嘴唇包裹成一个黑色的“O”字。最受不了的是杜伟新不爱洗澡,同办公室办公的女老师们都受不了他身上的味道,没人敢坐在他的隔壁。所以,在学校,杜伟新总是很孤独,很少有人和他搭话,这让杜伟新养成了一个人抽闷烟的习惯,在办公室烟不离手。

十多年间,杜伟新不厌其烦地寻找机会,以高亢的嗓音向他的观众开启冗长的演讲,内容是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和获得的各种奖项。他的学生们自然也是观众之一。学生们不止一次反映,杜老师上课时经常跑题,不知不觉将话题引入自己的获奖史。每得一个奖项,杜伟新少不了在学生们面前显摆一番,有时,他还会把自己的获奖证书拿到课堂上展示。但也有不少学生不知道这些证书是花了钱买来的,对杜老师倒是仰慕得很。杜伟新平时的做派非常我行我素,比如,他口渴时会拿起学生们的杯子喝水,有一次被学生们投诉老师抢我的水喝。他发现学生跑进厕所里长时间不出来时甚至会亲自上厕所找人。上咀小学的校长说,杜伟新在写诗歌等方面的确有一些文采,上世纪90年代也的确写过一些不错的诗歌,对于老师在课余进行创作,学校也是鼓励支持的。但杜伟新太不务正业了,此前其曾担任小学二年级数学老师,但上课前从不备课,学校组织教师开会,打电话给他每次都是其岳父岳母接的,而其所带的班成绩在全年级垫底,这导致很多家长到学校投诉。

看了上面的材料,是正常人,都知道杜伟新上当了。然而,杜伟新却不承认自己身上有哪根弦出了问题:“我在诗歌方面的研究比较深,想干一些事情,想同一般人不同……很多人对文化产业市场化不了解……获奖、出书肯定是需要一些工本费、订书费的……现在国家的文化存在危机,思想很混乱。

杜伟新说的并没有错,但杜伟新拿的奖,大都是错奖、假奖、对社会和个人都没有什么大意义只给主办奖事的人带来金钱收入的奖。

我们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一、举办这些奖事的单位是否是社会公认的有一定权威的评奖机构?确实,有很多奖事的举办方都拉拢了好多正规的法人单位或名人名家一起参与,但是,只要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人,难道会看不出来那公章只是一些钱迷心窍的人打出来的落入社会监管漏洞里的擦边球?至于名人名家,不是也钱迷心窍了,就是被人忽悠了,不然哪能干这种伤风败俗、害人害已的事?就在去年,笔者还遇到一件事,行头是“冰心杯文学大赛”,“冰心”啊,多么神圣的字眼?特别是在广大中学生中。但是,当我把学生作品寄出后,举办者却打来电话,要我对我自己寄出的作品进行一、二、三等奖分类,我按要求做了,结果最后的奖项果然跟我的设置差不多。我想,他们打着“冰心”的旗号,说是请了众多的名家来当评委,其实评委就是给学生寄参赛作品的老师自己。当然,这样的奖项,我连跟学生说一声都没有。

二、这些奖项的获得是否要收费?有一些奖事是明确说好要多少钱的,正规的各级主管部门举办的奖事有时也收费,但仅是很少的一点报名费,就算举办者能从中捞一点好处,也是少得可怜。但是,大多骗钱的奖事,宣传单中往往不说钱,或者干脆打着免费参赛的口号,但当你寄出作品后,他们就会以奖状工本费、作品入编费、参加领奖会会务费等等名目收取费用,而且所收费用一定比这些项目的实际费用高得多。比如,上面所说的“冰心杯文学大赛”,他们说不参加颁奖大会也可以领回获奖证书,但需要寄几十元钱的证书工本费。明眼人都知道,到街上买一张烫金字的奖状,也不过几块钱,哪里要几十块?那么,这样的证书要来干什么用?

三、这些获奖证书能够和证书里写的荣誉对等吗?这是毫无疑问的,不能。你想想,你只要寄的作品,他就会给你发来获奖的通知,金奖、银奖、铜奖,让你飘飘然,以为自己真的成为了了不起的什么人物了。但是,如果你没有寄出他们规定的钱款,你的获奖就是虚的,哪怕你得了特等奖,最后也是以钱是否寄出来认定。那么,试想想,自己的创作真的有那么了不起吗?如果真的了不起,你不寄出钱,他们也会爱不释手的呀!但是,你没寄出钱,你的作品和你的名字就在这次奖事中销声匿迹了。反过来,如果你寄了钱,得到奖证,又能怎样呢?只不过是几个贪钱的小丑用打印机刷了一串名字然后放在他那张需要继续保持骗钱样子的办公桌上而已,如果有一天这群骗子们散伙了,办公桌不见了,名单也当然灰飞烟灭了,而你却保留着那本自欺欺人的证书,岂不是笑料?

一句话,很多证书都是披着羊皮的狼。试想想,诺贝尔奖权威吧?但据说也曾颁发给中国的一个罪犯和美国的一个黑人好战分子,这背后没有利益,谁干那蠢事?当然,也许,有些参加奖事的人确实有才。比如,杜伟新的诗歌据说确实写得不错。但是,一个有大才的人的才华不是靠证书堆出来的。鲁迅的作品那么伟大,我没听说过他参加过什么奖事。《红楼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也没听说过曹雪芹领到过什么证书。证书是一种有就有、没有就没有的东西,杜伟新抱着证书认证书,真有点买履郑人认度不认足的味道了。

或许,杜伟新的坏毛病还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管理方式掼出来的呢。大家想家,从小到大、到参加工作,我们被多少证书牵着鼻子走?红花幼儿、三好幼儿、学习积极分子、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党员、劳动模范、文明标兵、英语六级、专业等级证、职务工资等级证……凡此三、六、九等,不一而足,没有这些证,这个社会都无法正常运转了。杜伟新可能就是深深地中了这些证书的毒,所以对证书情有独钟。但是,他无法从他的职业“教书育人”上获得证书,转而求诸于他的“业外爱好”——写诗,以获得人生的精神平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