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散文 |
受 骗 之 后
元旦被骗子以“被人透支消费”的名义欺骗之后,成一文,并写入骗子的几个电话,寄三明日报,想广而告知,以警告骗子。
5日下午,三明日报忽然来电:“你文章中的电话号码都是准确的吗?刚才有个北京的打电话到报社,说上面有个号码是他的私人电话,怎么文章把他说成黑电话?”
我纳闷:2日上午,差点上当的我刚识破骗子的“伎俩”,就接到一个电话,我一看电话号码又是北京的,加上那头的声音有点哑,就气恨起来:好你个哑嗓子,刚被我骂还不过瘾吗?还敢打电话来试探情况吗?我没等他把话说清楚,就把电话挂了。怎么?难道那个01088206503的电话号码不是骗子的?
正在郁闷,老婆打来电话:“喂,你怎么回事?电话都关了?你姐姐打来电话,说你外甥女打电话问你,是不是你把她家的电话弄到报纸上了?”
啊?怎么是这样?2日上午那个电话是外甥婿从北京打来的?糟了,我还号召广大读者“死命拨打”“死命骂”呢!
回到家中,赶紧和姐姐联系,姐姐说外甥女今天一天接了几十个莫明其妙地张口就骂她的电话,她都被人骂哭了……
我赶紧拨打外甥女的手机:“怎么样?舅舅把你害惨了。”“我不知道你的笔名,还打电话到报社呢。不过,也没办法了,舅舅你不要太难过。”外甥女反而安慰我。
我也安慰了外甥女几句,赶紧和三明日报社联系——没办法,据实交待。报社的詹副总编说,他会马上叫人把电子版上的那个电话删了。
于是,我巴望着那个电话从电脑上消失。这当儿,我忽然想到了可怕的网络转载,便上网搜索,这一搜,我居然搜到了四处转载:“福建之窗”、“东南网”、“中国消费者报·福建频道”、“西岸社区·福建在线”。
网络威力太大了,如果不及时把那个弄错的号码删除,后果“不堪设想”。我赶紧同这几家网站一一联系,所幸,他们都及时做出了反映,那个错误号码迅速在网上隐退了。
至此,“网事”总算平静下来,至于报纸,嘿嘿,那是“泼出去的水”了。于是,我写下这个历程,一者可以澄清情况,二者作个反面教材了——码几个字不容易,可千万小心些。
(补记:刚写好上文,老婆“兴高采烈”地回到家:“哈哈,我们学校又有一个老师差点上当受骗,也是说他被人在上海透支消费了几万元,害得他一个上午找人调课,准备去银行取钱。真笨,你跟他一样笨……”看到老婆笑成那样,我也勉强笑了,但我更感到了事情的严重——再让骗子猖獗下去,难免有人要真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