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中国教育关键词 |
沈:“量化”应有可不用
这些年来,我们好像很时髦“量化”,“量化”这东西不是什么坏东西,但并不是事事都能适用。
这是一个以“量化管理”著名于某地的一所小学,据说该小学凡事都进行“量化”,到年终的时候,把分数一算,谁好谁坏谁优谁劣谁先进谁落后就全知道了。
一个课间时,突然发生了一件小事——
“你怎么搞的?叫你二班的学生把我班的卫生分数扣掉?”这是五年级一班的大沈班主任尖锐的质问声。
“怎么是我叫学生把你一班的分数扣掉?明明是你一班的学生没有扫干净!”五二班的班主任小沈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毫不示弱。
“你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你叫你二班的学生在检查之前把纸扔到我班的教室里!”
“你不要血口喷人!你才这么卑鄙呢,你自己才叫你一班的学生把纸扔到我二班的卫生区里,我还没有找你呢!”
……
围观的两个班的学生分别站在自己的班主任身后,并开始大喊:“你们有扔,我们没有!”“你们有扔,我们没有!”……
“铃……”上课铃响了,两个班的学生陆续进了教室,大沈和小沈也被迫“休战”。
工厂里生产统一的客观的产品,可以用“量”来“化”,越“量化”可能越好办。学校里培养活生生的人,人的思想千差万别,也事事用“量”来“化”,不也成了工厂了吗?对待“量化”,一定要有可用,有可不用。学校对待量化结果,要结合教师职业的特点,以荣誉为重,并慎重操作,不要与经济利益结合得太紧,否则,教师的人格畸形了,学生的心灵也受到了污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