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殷勇:互联网巨头本土化策略应如何选择?

(2005-12-13 17:51:20)
分类: 互联网基础

殷勇:互联网巨头本土化策略应如何选择?
                                      
作者:殷勇
  从2003年下半年起到现在,国际互联网巨头掀起了一股入华热潮,两个月前阿里巴巴与雅虎的那场惊天并购案更是把这场热潮推到极至,同时也引发了对于国际互联网巨头本土化策略的一些讨论,笔者曾在《IT时代周刊》发表《从雅虎转型看国际互联网巨头本土化策略选择》的长篇分析文章,现对其中核心观点提炼如下:
 
 
 
 
  基本上我认为,雅虎目前所采用的,以中国创业团队为主导的,通过资本和品牌运作的模式是一种相对不错的策略选择。
  实际上,国际互联网巨头要想在中国获得长期的成功,必须解决好核心竞争力来源的问题。我们知道核心竞争力是可以为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的,其来源可以是资源要素,也可以是能力要素。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品牌、资本、业务模式、持续的创新能力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竞争力来源,但是对于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说,品牌、资本、业务模式等资源要素的重要性远不及创新能力这样的能力要素,这也正是每隔2-3年总会有一批优秀的创业型网络公司脱颖而出,而不是由拥有品牌与资本优势的传统巨头一统天下的主要原因。
  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其在华本土化策略的首要任务,是要设计出一套合理的制度安排,以保障其在华的持续创新能力,同时发挥其在资本、品牌上的优势。而要确保在华的持续创新能力,核心是要在制度层面确保管理团队的创业、创新精神。
  回顾互联网巨头本土化策略,从目前来看,可能有以下几种选择:
  ·设立全资子公司(如GOOGLE)
  ·全资收购模式(如EBAY)
  ·合资、控股
  ·合资、不控股(雅虎目前的策略)
  我们可以看到,前三种是一种由美国人主导的模式,而最后一种是由中国人主导的模式。而雅虎在中国,则是交了7年学费,经过了三次转型后,才由美国人主导转型为由中国人主导。其背后的原因恐怕也是由于在美国人主导的制度下,中国本土团队的创业、创新精神遭到束缚,从而束缚了其在华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因此,这样来看的话,以中国创业团队为主导、通过资本和品牌运作的模式,即保障了本土团队的创业精神,又发挥了国外巨头的资本、品牌优势,似乎是目前相对不错的策略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