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影人影事(挚爱) |
虽然早就知道怀旧是衰老的标志性动作,却仿佛女人对钻石和华衫的眷恋,总也戒不掉。
网络真是个奇怪的东东,轻点一下鼠标就能激活一段记忆,往事来得那般汹涌,让人悴不及防。
今天到单位加班,忙完了工作照例在网上无聊的闲晃,不知怎的就逛到了新浪读书频道,读到了那本纪念翁美玲的书。其实书属于粗制滥造之流,文笔也乏味得紧,却还是轻易就拨动了心灵深处的那根弦。因为她,因为那段有她的如诗年华。
这一生真正喜欢过的明星只有两个,一个是哥哥,一个是她。可惜两人都芳魂已逝,余恨袅袅。
第一次看到翁美玲是在初二,我12岁。电视台要放《射雕》的消息很是让人激动了一下子,临到要放,我却忙着别的事把看电视给忘了。是邻居家的姐姐专门来通知,才使我没有错过与她的相遇。为了这件事,我一直对她心存感激。
电视剧一开始,国恨家仇,妻离子散,端得是悲壮。却不是那个懵懂的小女生钟意的那杯茶。那个时候的我,《红楼梦》读了7遍,金庸的江湖儿女情更是充斥于胸,完全是一幅暗地妖娆的少女情怀。
蓉儿的出现满足了我对完美同性的所有幻想。
她聪明,漂亮,活泼,刁蛮。
武功,她一学就会;奇门八卦,她无师自通;领兵打仗,她也不让须眉。最重要的是她冰雪聪明,玲珑剔透,巧笑嫣然,顾盼若兮。
我也曾经是个自负的人,觉得自己琴棋书画样样来得,文笔、学业也算翘楚,却在蓉儿面前自叹拂如。
《射雕》的前6集看得人索然无味,直到蓉儿出现。那个精灵古怪的小乞丐穿着脏兮兮的衣裳,眸子里却泛着晶莹的光。从看到她的第一眼,我就知道她是我心中的那个蓉儿。
放到一半,不知道因为什么缘故,电视台却嘎然而止。一干同学成天研究《华山论剑》的剧情该如何发展。我们甚至跑到电视台去打听停播的原因,结果却在电视台的公告栏里看到一个什么扫黄的名单,《射雕》赫然入目。我跟小伙伴气愤不已,居然有勇气做了平生最疯狂的举动,将电视台的公告扯了下来,撕了个粉碎。
那个时候,《射雕》在我心中简直是神圣的,不容亵渎。
后来得知录像厅在放《华山论剑》,平生第一次走进烟雾缭绕的录像厅,跟一干待业青年一起在小凳子上坐了整整一天,直到看完。
我是在看完《射雕》之后才知道阿翁早已逝去数年的。我和她曾经待在同一个世界里,但我们没有相遇。
我只能茫然的搜集她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痕迹,一首歌,几句话,一首小诗,还有几乎所有的照片。
那时我家在一个四合院里,搬离那个四合院时,我在院子的水泥地上刻了三个大大的字。是她的名字。
她的墓地在英国,这一度成为我学习英语的唯一动力。记得初一刚学英语时,不过学些ABCD,很简单,大家的分数都很高,动辄是满分。到了初二、初三,难度逐渐增大,大家的分数也很难再拿高分了。我却恰好相反。在认识她之前,我对英文没有一点兴趣,初一就开始在80多分徘徊,从初二立下那个去英国看她的愿望开始,我好像突然明白ABCD是怎么回事了。我开始担任英语课代表,每天上课前被老师点名大声背诵英语课文,帮老师批改英语卷子,我甚至有点喜欢那个已婚且略显衰老的英语老师,因为我觉得他长得好看。
我的英语之门就这样被一扇无形的手打开。一直到高考,我的英语好到英语老师不能确认的习题会来问我该选哪一个,我的英语高考成绩超过了我所在的省重点中学报考外语类的几乎所有考生。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她送给我的一个礼物。她知道我一直以来对她的眷恋吗?
后来陆续知道了更多幕后的故事,总是觉得她不是轻易舍弃自己生命的女子。我执拗的认为她是被人害死的,甚至幻想有一天到香港探访那些当事人,揪出那些幕后黑手。而那个负心的男人,不提也罢。
去年偶然在一个电视台的节目中看到他。曾经对他的名字刻骨铭心,因为觉得是他使我没有机会跟她在同一个世界呼吸。如今终于见到鲜活的他,似乎仍然觉得不能原谅。
不是所有的伤痛都可以忘却的。
过了这么多年,他变老,变胖,有了三个孩子,却还是不得不处处拿她做幌子。尽管他说他并不愿意这样,可是一个在俗世里讨生活的人又能怎么样呢。她的死在万千影迷心中已成绝响,而他却自此万劫不复。
看他在电视上小心翼翼的讨观众欢心,装作无意的一再的提她的名字,提“五虎将”,心底竟然有一丝丝快意。他应该知道自己终于是要付出代价的吧。节目的最后,他幽幽地说:“没想到内地的观众这么长情”。是啊,当初她也没有想过他会这么短情呢。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朋友说都二十年了还怀念什么啊。其实,他不懂,《射雕》和翁美玲是整个时代留给我们的烙印,与岁月无关,与青春随行。我们其实不完全是在怀念她,我们是在怀念属于我们的年少时光,怀念那个心无城府、璀璨烂漫的纯真年代。
可能要去英国出差,终于有机会到她的墓前真真切切的看看她。是以此文寥表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