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是故乡明。在中秋节的前夕写下这样的句子难免给人“为赋新辞强说词”的猜想,但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却又仿佛只有这一句才能直达心脾。
童年时生长在长江边上,最喜欢的地方是长江大桥。在晨昏暮霭中看行色匆匆的路人擦肩而过,或是听汽笛悠扬,于孩童的我而言,是最简单的快乐。长江边上的中秋月是清朗而温润的,仿佛慈母的微笑,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记得。
少年时随父母迁回一座北方城市,父母在那里成长、生活和工作,其实那里应该才是我真正的故乡。但对于已经被千江有水千江月占据了全部身心的我来讲,那里却是陌生而冰凉的。亲戚们迎来送往的礼节,甚至探亲访友赠送的点心,都曾经在我心底被坚硬的抗拒。故乡已不是我的故乡,月亮也不再是那个月亮。
16岁离开父母在外求学,中秋更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符号,我已经学会了把他乡变成故乡,学会了寻找自己生存的土壤然后茁壮成长,中秋的月亮是我忽略的风景,我们俩俩相忘。
直到我来了深圳。
有人说深圳是游子的天堂,因为在这里虽然没有了原汁原味的故乡,却是一座没有篱笆的城市,最容易成为你的另一个故乡。
初来时被“奋斗”、“青春”这些字眼感动得一塌糊涂,觉得有激情可以挥霍,有事业可以耕耘,一切都只能在成功后谈及。
慢慢的在这个城市扎根、发芽,慢慢的跟你爱的人一起在这里长大,慢慢的学会了相儒以沫、共栉风雨,慢慢的搭建自己的一个家,这里就真的成为了你的故乡,是你血脉相连的一部分。
还记得曾经在报上看到这么一句话:无论我以哪种方式回到深圳,都觉得十分温暖。是啊,无论是从国外转道香港回来,还是从内地出差回来,只要一踏上深圳的土地,都觉得深圳在以某种姿态欢迎你回家。这里是你最熟悉的地方。
不记得这是在深圳过的第几个中秋了,当他乡成为真正的故乡,当明天成为昨天,昨天成为记忆的片断,内心的平安那才是永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