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被新浪草根名博首页收录)
现在网上一再为上海人的素质争来争去,看看评论显示的内容,多以批判为主。今天,在正月十五这天,我要为上海人说句公道话。
先声明,我只在02年在上海工作过一年,只是肤浅地了解了上海的文化。
几年前,单位的一群同事从上海旅游回来,便说上海人如何如何坏。我很不解,我问怎么地呢?他说,我们两个打车要从南京路的哪哪到哪哪,而司机没开出200米就告诉我们到了,这不蒙人吗?我说,你错了,上海人就是这么认真啊,如果不按你的要求,顾客投诉累计3次,他就要丢掉饭碗。而且你又没说明如果近就不打车,更何况他的工作不是包打听啊,人家没有必要放着挣钱的机会不挣啊。我说完,同志就不说了。看来,地域文化的差异造成的误解是太多了。
去年,又是一批同事从上海回来,说上海如何脏。我说你们去的是哪啊?他说只要去的地方就在施工。我心里就明白了,一般旅游团去上海就是那几个点。比如南街路,在上海通常被叫做南京东路,就是电影《南京路上好八连》所在的街道。而上海人通常不去那里买东西,因为到处是外地人,而上海人则在南京西路购物。外滩也不是本地人去的,我的一个学生直言不讳地当着我的面说,那里是乡毋宁(乡下人)去的。我问我也不是乡下人吗?他急忙纠正您是上海人。看来,我们的同事去的地方总是旅游线路上人最多,最乱,最脏的地方。
其实我刚到上海的时候,站在东方明珠塔下,看着黄浦江西岸想,不就是楼高点吗,不就是楼密点吗。时间长了,才明白能把楼盖高,盖密,才是硬道理。如果还有人说,我就喜欢住矮一点的楼房,告诉你,随着城市的发展,你的房子早晚被前面的楼挡住阳光。你有钱,你就去郊区住别墅啊。
我起初住在五原路,人家告诉我张恨水曾住在这里。我租的是一个旧社会洋房中的亭子间,在一二楼间的缓步台旁。因为经常和邻居聊天,就问起这幢样房里有没有房间出售。问及一个邻居,她说我给你问问吧,那个想卖房的房主不经常住在这里。而后3个月后,我搬走了。第4个月,我收到了那位曾经的女邻居的电话,她说,我给你问了,主人说暂时不买了。最主要的一句话是,我答应你给你问,所以我打给你这个电话。
听完后,一种莫名的感动爬上身体的每一个角落。真的,她完全可以不理睬我这个外地人,即使是当初随便的一句话,她也没有责任和义务对这一个不算承诺的话负责。但是,我得到了回音,我感到了上海的不同。真的,那时,我开始主动去了解上海。
而在第5个月,我又收到了第二个上海人给我打的电话。
在五原路上有一家私人开的小书店,其实就是主人消磨时光的营生。我经常去,书的品味很高,看出主人的层次。其实,那里的书我一本都没有买,只是和他闲聊。聊着聊着,我知道他的大姐是一所重点中学退休的校长。我就和他套近乎,因为我的女友还没有去上海,如果能联系行一个工作,该有多顺利。他答应给我问,尽管我只是一个什么书都没有买过的过路人。
说实话,我没抱任何希望。但在第5个月,我收到了那个老人的电话。他告诉我,他给我问了,但姐姐已经退休,不管事了,望我见谅。当时,我的心都凉了。不是伤心,是因为我真的应该反思自己的处事方式,有没有必要在随意的交谈中给对方提出没有意义的要求。
真的,我有过食言的时候。曾经在刚工作的时候,拒绝了本以答应的即将中考的女孩子的家教,甚至为了不上这堂课而关掉了传呼机。那时,我在用时间对比。那位老先生、普通的邻居和我一样的是普通人,但做人的境界我差远了。此后,我的人生观有了更为积极的变化,因为我知道个体不是单一的,而是社会的一个分子。
其实这两个人我还有过较多的接触,要说到那个房屋中介的女士,我更是感觉让我感动。
我常逛房子,新房、二手房都看,我知道我至少不能马上不买,就是要了解上海的房市而已。一次看了一个中介的广告,便要求对方领我看房,双方约定周日的9点在哪里集合。周日,她如期而到。她告诉我,就这两天那个85平的房子卖掉了,只是因为答应了我,所以要领我去看看。
她骑着助力车,我骑自行车,走了15分钟。到了后,带我到那个房间,跟主人说明来意,领我看看她就走了。主人说,如果不是她,就没有必要让我进来看房了。
出来后,我茫然。我一个飘在上海的外地人,即便是那家中介为自己树立声誉,也没有必要在我身上找一个突破口啊。
为什么我要替上海人说这几句公道话,其实也就是这个原因。
其实我也知道,在GDP达到一个高度后,自然人们就会更加注重诚信,因为这是立世之本。上海经历过,所以即便它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它还是走在了大陆地区的前面。
看过这样一个对比,你向对方借钱:上海人会说,我只有这么多你拿去吧,尽管离你借的数量有距离;而北方人则会满口答应,包在我身上,但回头他就会忘记。
这就是上海人被误解但也是应该被尊重的地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