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po改革金融战杂谈股票 |
振兴股市大策略之四
如果九月份喊救市还算有点早的话,现在股市跌到2000点之下,喊救市的理由就很充分了。不管是管理层一直所推崇的蓝筹股,还是上市几年的次新股,一律跌得稀里哗啦,如果这时候还有人在那里说这是所谓市场自身的作用,只能说他们的眼睛瞎掉了。
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政策才能救股市,严重损害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政策必须要彻底清算!政策制定者和监管层到底认为广大中小投资者的财富算不算是财富?几个月的时间,跌掉了二个工商银行,四个中石化,如此沉重的教训和损失,难道还不能够让人反思?
股市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因为我们当初为国企脱困所制定的重融资、轻回报的政策根源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其突出的表现,就是新股发行制度向圈钱者倾斜,向券商利益倾斜,向机构投资者倾斜,中小投资者成为鱼肉。正是因为圈钱太容易,圈钱太暴利,所以造成几年股市大跌,但IPO排队的企业却还有800多家,圈钱太热,投资太冷!
又正是因为新股发行制度的弊端,以及内地股市以散户为主要群体的结构(注意:这个结构不是说郭主席想改变五年、十年就能改变得了的,中国的通信、汽车、家电、房产等等行业都具有自身客户特多的一些特点,为什么首先不想到因势利导,反而去象唐吉诃德一样去挑战?),造成了新股发行和上市价格的泡沫,使得各个公司股票在全流通的过程中,必然出现业绩增长跟不上流通股数量增多的矛盾,导致任何一个新股上市,一定出现股价漫漫下跌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造成了一种强烈的思维惯性,不仅带动次新股不断挤泡沫,而且使得银行等绝对垄断的行业,市盈率越来越低,还是要跟着在挤泡沫,羊群效应在那里摆着,中国人的从众心态不仅对散户有效,对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同样如此!次新股跌带动蓝筹再跌,蓝筹跌了后反过来次新股又显得市盈率太高,如此恶性循环,带动股指不断下跌,而指数的下跌,又造成与经济基本面的强烈反差,给做空者带来口实,背后一定有更深重的危机没有被发现,找出更多的做空理由,配合股指期货的做空。多方毫无还手之力!
这样的一个过程,源头很清楚,新股发行制度有大问题。但是监管层的行政脑袋就想不通市场的问题,洛阳钼业、浙江世宝在强烈干预下低价发行,结果上市首日爆炒,反而埋怨市场不领情。散户的心态本来就是看不了长远和宏观,不到解禁股上市的头几天,就是意识不到流通盘增大对股价的危险,如果不用创新的思维解决上市首日公司价值对股价的约束问题,公司股价只能是一个基于公司首日流通股票平均成本和市场散户投资者情绪的对应值,基本上就与公司的价值无关。正因为如此,什么阿猫阿狗都敢上市,询价时什么离谱的价格都有机构报,什么垃圾上市的时候都有人敢炒,我只要平均成本比别人低,我就能赚钱!
市场的源头就是错的,但是这个源头的错误能够为上市企业的大股东实现一夜暴富,这样绝对的利益辅之以证监会苛刻的审批制,造成中间具有巨大的寻租空间,这一块既得利益,监管层难以割舍。这么几年来,明明有好的方案可以去选择,改得一次比一次更差,我只能够如此去理解监管层的动机!
如果我错了,请用你们的行动证明!市场非常公平,你对了,赚钱,错了,赔钱,对监管层来讲,政策对头,股市随经济基本面上涨,政策错误,股市与经济基本面严重背离!
十八大召开以后,市场本来已经积聚了巨大的做多动能,之前做壁上观的各类资金随着各级首脑位次的尘埃落地,必将重新杀入实体经济,为争取后十年的发展赢得先机。而且改革的确是后续发展的最大红利,随便哪个领域,比如银行,比如农业,比如海洋,稍微创新一下,就能获得效率的倍增,这是经济持续向上的坚实基础。而连续三年的下跌,积累了强烈的反弹动能,社保基金宁愿忍受贬值之苦,也不入市的唯一障碍,只是因为根本就没有谁给他们定一个保值增值的目标,各类公益基金的企业化运作一旦成行,机构投资者的大格局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观,内地股市白菜价的股票,为新一轮上涨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全部的市场都在等待政策的发令枪,再也不要梦游了,更不能病急乱投医,现在这个时候推什么退市制度,只能是在那里刺激市场。关键是入口,就算你现在搞退市,一年有800多家能退吗?但现在有800家要进,如果新股发行制度不改,就相当于在市场中引入了800多个做空炸弹!退市是炸弹,入市也是炸弹,这样的政策,市场不死是万幸!我们的监管层,难道一定要把中国股权市场搞得面目全非之后,让外国资本家来低价购买吗?这样的话,你们就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很简单,宣布停止新股发行,重新进行新股发行改革,让每一家成功上市的公司从第一天起股价就真实反映公司价值,只有这个市场中每一块砖都是结实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大厦才会坚固,才会越建越高!
办法早就有了,只有政策才能救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