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不能停新股?

(2012-10-21 19:07:33)
标签:

ipo改革

暴利

寻租

股票

分类: 政策@股市

昨天写了篇文章,对A股市场这一年的状况谈了点自己的看法,以保留意见为主。今天看了《证券日报》发的一篇文章:郭树清上任一年新政频频:市场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新政频频的确如此,但效果如何,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了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我们从不知道目标在哪儿,貌似也没有人给股市定一个目标。

 

倒是今年以来,虽然股市没见过起色,但新股发行没有见少,所以昨天有人表达了一下疑惑,每年这么多的新股上市,是国资委或高层给证监会下了经济指标,还是发行得越多,证监会的效益就会越好?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

 

要说以前国企经营状况不好,利用股市来输血解套,还有一个国家利益、社会稳定作为托词。但是现在需要上市解困的国企也上得差不多了,想上市的企业赢利状况也不错,市场又如此不好,市盈率又低,证监会还为何放他们上?

 

没有道理!不合逻辑!

 

难道只有放任价格扭曲的新股上市才叫市场化,叫停价格扭曲的新股发行就是行政化或非市场化?

 

这个道理我不懂,因为市场化是个大框,什么都可以往里边装,住房、医疗、养老、教育……以市场化之名,好多不该市场化的东西都已经市场化了,而最应该市场化的资本利率,却是被行政管制着,让银行轻易就从实体经济中分得很大的一块。

 

不过,我懂一点,市场如此低迷,市盈率从几十降到十几,仍然有如此多的公司望眼欲穿挤破头,里边一定存在暴利!

 

这样的暴利,真的是公司具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杀手锏,使得股民们要争先恐后地去买入吗?

 

不是!

 

他们和其他未上市的同类竞争对手相比,唯一的区别在于证监会组织了几个人开了一个会,给了它一个入市的通行证!

 

为了让他们发一个好价,公司只有20%的股票可以交易,随后流通量在不断上升,最终上升到100%,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股价的不断下跌,终于到达一个均衡的位置。

 

如果公司的股票一开始就是全流通的,也许该公司的股票一开始就处于均衡的位置,在这个时候,买的不亏,卖的也不赚,对大股东来讲,恐怕想得更多的是掏钱回购,而不是贱卖圈钱了。最近宝钢、苏宁的做法,就是这样的例子。

 

由此可见,从长周期来看,A股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还是见效的,而且,一旦公司股价与公司价值基本相符,自然就不会有那么多公司想卖股票。现在之所以那么多的大股东想发行圈钱,完全是因为在当前的发行体制下,即使把发行价爆砍三分之二,大股东仍然具备暴利。

 

既然是市场经济,有暴利的地方,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寻租!

 

我们不讲证监会,就讲那些没有什么权势的媒体,如果没有寻租,那些媒体公关公司,它们生存的价值在哪里呢?

 

所以,为什么不能停新股,答案不言自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