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荷兰重庆啤酒发行价权证ipo改革股票 |
分类: 政策@股市 |
看来证监会的做法还是很有一部分市场基础的,因为就在几天前,跟一个做私募的朋友聊天,谈起内地股市现在的问题,居然不认为目前的IPO机制存在问题。反正既然市场能够接受高价,那就让他们自己去承担呗。
换言之,只要圈钱圈得爽,哪管身后洪水滔天!
问题是,证监会作为一个市场的监管者,它保护的是整个市场的公平、公开、公正,只有将那些老弱病残的权益都能保护,所有的投资者才能得到最大的保护!
让弱势者远离股市,表面上亲民,实际上是在推脱自己的责任。而且,在股市连跌两年,银行股等一大批蓝筹股市盈率居然都不足10倍的时候,说这样的话,无疑是给做空者提供更多的炮弹。上一次说这个话的人好像是某著名胡主编,这话说完后,内地股市成就了最酣畅淋漓的一次上涨。如果弱势者听了他们的话离开股市,就真正卖了一个地板价,几年都没有翻身机会。
而改良式荷兰拍卖法,遵循的是同样的逻辑,只要你愿意去操纵,那就尽情操纵吧!
改良式荷兰拍卖法指按照投标人所报买价自高向低的顺序全额中标,直至满足预定发行额为止,中标的机构以相同的价格(所有中标价格中的最低价格)认购中标的股票数额。如某上市公司拟发行1000万股,机构A报价最高50元认购500万股,机构B报价45元认购300万股,机构C报价40元认购200万股,则最后发行价会确定为40元,且3家报价最高的机构将以40元的认购价得到全额配售,而无须采用抽签形式。若报价第三高的有机构C和机构D两家,都是40元认购价,则将在优先全额配售机构A和B后,抽签决定剩下200万股的分配。此举优点在于,通过强化责任制约,避免机构联手形成垄断来操纵市场,从而获得暴利。
如果我的资金实力能够支撑半年到一年,我仍然会去选择高价买股,这样和原始股东形成天然的利益同盟,报价越高,网上发行的数量越少,价格就越好操纵,中间折腾个几次,把股价成本给平均摊下来,让大家习惯我几十块上百块的价格。突然,象重庆啤酒一样断崖式下跌,跌个五六个,放放量,成功赢利出局。后面,就让二级市场慢慢去走股价回归路吧!
这样的改革,能够部分地减少瞎报价的机构投资者,但是,它培养了更多的贪婪的大鳄,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绞杀中小投资者。
新股发行机制,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我们不能够掩耳盗铃!
既然是市场化的发行,就不能够人为地用20%的供给,给100%的同质化的物品定价,供给是正常的五分之一,最简单的供求关系作用的结果,价格应该是合理价值的五倍左右。发行为何“三高”,市场为何沦为圈钱市,根源就在于此。不在这上面找原因,只要发得出去,就变着方法发,这是对中国股市的极不负责任!
最简单的一个改进,就是将机构投资者询价的过程,变成一个创设认沽权证的过程,也不用做什么抽签,只要高于最终确定的发行价的,都马上转变成发行了以发行价为认沽价,期限为一年的权证。这样的定价机制,定的才是全流通的价,谁要是再敢硬上,原始股东就会搞死他,更不用其他虎视眈眈的机构投资者了。
这样的方案,比美国人的还要领先,才是真正市场化的方案。放着这么好的方案不去用,却去搞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别人只能想,发审委背后是不是真有什么事啊?
如果卖价占不了多少便宜,的确没有多少公司挤破头去搞发行上市,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背后交易,那时候,恐怕就是给人钱,也没多少人想当发审委委员了。
所以,IPO改革之所以难推,与其他改革的结局一样,最终都是因为碰到了强大的行政垄断利益,革自己的命,很难,革小股民的命,很简单。
事实就是如此,希望看到管理层用行动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