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侯宁好象认错了

(2009-07-23 04:28:03)
标签:

股票

证券

ipo改革

投资

侯宁

思朴

分类: 大势@股市

每天跑到侯宁兄的博客转转是我的习惯,看了他博客里一个最新的博文,貌似不再和市场对着干,解释说2000点难过并不表明就不能过。

 

这是聪明的做法,在市场面前,谁也不是上帝,中投都拗不过市场,何况是“独立财经观察人士”?

 

在市场面前认错,不丢人,而且自己得到解脱,身心健康,很不错,为侯宁兄叫一声好!

 

不过他还是警示散户投资者不要建仓,这种话,也对,总不能1800的时候不建,现在都涨了快一倍了,才反应过来去高位接盘;也不对,什么时候都会有赢利的公司,看你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以什么样的时间尺度去建仓。

 

我现在的心态是投资,所以尽管今年元月在侯宁做出他的预测后,我也做出了自己对今年股市点位的判断,这个判断大致是正确的,但是对主流板块却是完全错了。

 

我的三千点,是基于类似基建、医药、军工、3G、石化双雄、新能源、内需消费、银行等有内在上涨动力的股票上涨上的。结果3000点前涨得更多的是有色、煤炭、地产、汽车等基本面触底反弹的行业公司,具体表现为流动性泛滥下的投机炒作,业绩根本不是决定因素,反而是筹码获得的难易成了决定因素。

 

不过这样下来,等真到了3000点,反而更有了继续上扬的基础,真正赚钱的公司都还没涨呢,我当初认为业绩应该大好,能够在2000点攻坚战时发挥作用的中石化,到现在才开始攻城拔寨,这不禁令大盘指数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所以,作为一个散户来讲,或者作为一个攻击垄断国企的高油价政策的消费者来讲,与其发牢骚,为何在低位的时候不买入中国石化?!在一个经济越来越虚拟化的世界,有很多种方式来对冲风险,但是牢骚一定是效果最差的一种方式。

 

除了买入中石化之外,还有另一种方式对冲成品油价上升的成本,那就是在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上卖空,自去年6月初我提出中国的成品油补贴是国际原油炒家做多的最有力题材以来,这一招可屡试不爽。中国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后面跟着的就是一阵国际原油价格的大跌。当然,这一途径,比较适合于在国际市场上能够卖空的大企业和机构。

 

经济说简单也就是简单,供、需、价格,三者相互影响,所谓的宏观调控或者操纵,抓住这三者的规律即可。

 

和汽油不一样,水的调价则要慎重,老百姓可以不开车,但是不能不喝水,它们是没法类比的。类似做法同样适用于房价,如果说以往中国的革命,均因为农民没有地,那以后革命的导火索,会不会是市民住不起房?房价问题解决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地是国家的,银行是国有的,建房子的也有大量央企,某日政府突然想明白了,或者地产商太过嚣张,收拾起来很方便。

 

当然,这样的说法自然不是经济上考虑,从经济上考虑,我从来不建议人们买房或者不买房,象王石建议青年人几年内不要买房需要很大的勇气,有点类似于股市里的股评家,因为跟股市里的散户一样,你怎么知道他们具体的情况?

 

比较理性的态度还是一个机会成本的选择,如果你现有的资金获利能力高于租金的两到三倍,完全可以租房而不买房;但是如果你刚好有一笔钱或者筹到一笔钱,能够买得起,那为什么不买?所有这样的决策都应该是由自己做出,有两种方式可以买得起房,一是让政府把房价降下来,另一条路就是你去努力赚更多的钱,除此之外,别无它途。

 

侯宁认了错,证监会什么时候认IPO改革的错呢?其实这是个伪命题,证监会从来就没认为他错,前两天几大报都在为IPO改革歌功颂德呢!在他们的眼里,只要新股上市后没跌破发行价,那就是圈钱成功!现在流动性这么多,估计相当长时间内会一直成功下去。

 

中国石化昨天的涨停,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力量的昭示,128亿流通盘的中石化可以涨停,72亿流通盘的中国建筑,自然不会对市场有太大的冲击。照这种势头看,指数后面还有上涨空间。正如我之前所说的,既然证监会都不惧高市盈率,市场怕个鬼?

 

这样的状态不改,侯宁就还有很大的可能翻盘,市场泡沫化的进程,如果没有反作用力来抵消,等待我们的只能是再次的暴涨暴跌。

 

3000点是个很好的点位,在这里,推出创业板,推出融资融券,再推出股指期货,非流通股或限售股也开始大规模流通。希望证监会这一次动作能快一点,抓住机会,为国际化的人民币回流准备一个体量巨大的蓄水池。 

 

更多思考请回主页:简单的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