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经济财经gdp工业增加值原油 |
分类: 宏观经济 |
我是学物理的,所以看到数据,第一想到的是背后的物理含义。
最近华尔街和部分中国自己的经济学家质疑统计数据与发电量数据的增长出现较大差异的问题,统计局昨天也进行了解读,我看了,有部分道理,但还不充分。
对比去年5月和今年5月的行业增加值数据,变化比较大的是煤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的采矿,增速分别下降18.4、8.8和5.1,以及黑色金属冶炼业、有色金属冶炼业和金属制品业,增速分别下降10.5,9.1,10.1。这些是高耗能产业,它们的增速下降,直接导致用电量的直线下降。
其他各行业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很多仍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率,比如食品加工、医药、装备制造、化学原料、化学纤维等,这些并不需要太多的耗能。原油和天然气开采增加值增长率为9.1,高于去年的5.3。为什么会增长呢,成品油价维持基本不变的情形下,原油价格大幅下跌,整体上来讲,炼油赚钱了,刺激需求。从主要工业品的产量增长来看,汽油与煤油分别增长了近30%。有意思的是,原油的产量反而下降了1.1,很可能是从国际买油买得更多了。
这样就可以解释GDP增长与发电量不是很匹配的一个重要原因了,终端产品依然保持着高增长,但原材料则由于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下跌,主要从国外采购。另外,由于外需低迷,原先的那种将污染和美元留在国内的模式无以为继,相应地也降低了国内的能耗需求。
第二个原因则从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中去解释,工业增加值=产量×(销售价格-成本),显然产量只是其中的一个变量,如果销售价格增加或者成本降低,都会引起工业增加值的变化。从去年到今年,原油价格下跌了一半以上,有色也接近50%,也就是说,即使产量保持不变,工业增加值也可能增加很多。房地产业也有类似的情况,用地成本降低、用工成本降低,但销售价格反而还上涨,工业增加值也会增很多。而这种变化,纯粹是数字游戏,不需要发电厂的电。
第三个原因还需要考虑的,GDP增速值的货币属性,为了刺激经济,政府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深谙其中奥妙的玩家,必然会想到从银行把钱套出来,在银行的两个潜在风险(2009-06-15 00:35)里我提出了两种可能的方法,都是会表现为虚假的GDP增长的。这样的增长,显然也不需要发电厂的电,问题是这样的增长究竟有多少,需要管理层去查实。
总结一下,中国GDP主动造假的可能性比较小,其增长率与用电量的增长率出现的不匹配主要由三个因素支配:能耗的国际化转移、价格与成本的变动(主要是成本大幅降低)以及货币泡沫。
由此可见,GDP有时候也只是一个参考,真正对老百姓有利的,还是最终的实惠。把房地产的价格搞上去,很容易就可以实现GDP的高增长,可是,这样的GDP的增长,增加的是老百姓的痛苦指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的确要扎扎实实地践行科学发展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