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实医药投资报告
(2009-02-05 00:51:26)
标签:
上实医药重组资产注入中药医疗器械股票 |
分类: 公司@股市 |
安信证券:上实医药 剥离联华超市 上实系重组加快
报告关键点:
出让联华超市股权,剥离非医药资产
上实系重组进展加快、上实医药置入医药资产预期明确
暂维持“增持-A”的投资评级,及12个月内的目标价12.5元
报告摘要:
出让联华超市股权,剥离非医药资产。上实医药公告称,拟以10.5585亿元的价格出售全资公司上实商务100%股权(其持有联华超市21.17%股权)予百联集团,实现对联华超市的非医药核心资产的剥离,相应获得股权转让税前投资收益约5.48亿元。联华超市是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05-07年为公司贡献的投资收益占公司净利润的40%-45%,08年中报占比升至52.6%。本次资产出售,短期看进展顺利会为公司09年带来大额投资收益,但后续有无相应盈利能力的优质医药资产注入,是市场更为关注的。关于这点,我们持谨慎乐观态度。
上实系重组进展加快,上实医药置入医药资产预期明确。本次资产出售,我们分析对公司的主要影响为:第一、公司剥离商超业务,医药主业定位将更加清晰,产业结构更为优化,盈利结构更趋合理稳定。第二、公司05年曾拟通过资产置换方式剥离联华,同时置入优质医药资产,虽未完成,但公司态度非常明朗:不排除在合适时机通过资产置换等方式将商超业务剥离,但前提是一定有同等盈利能力的医药类资产置换进来。本次出售资产所得资金公司将用于医药资产投资也表明了公司一贯的态度未变。第三、公司此前青春宝资产注入股改承诺未变、与上药重组事宜已有初步时间表、重组在重要人事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安排,在这样的前提背景下,将本次出售资产看做重组大方案的关键步骤和重要进展,是符合逻辑的。
风险提示:公司医药资产注入时间表、注入资产质量均有不确定性,将对公司2010年及未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不排除有业绩波动的风险。
维持“增持-A”的投资评级,及12个月内的目标价12.5元。暂不考虑后续医药资产的注入,剥离联华将对公司09年业绩增厚约1.06元,09年EPS达1.56元。因本次交易尚需股东大会通过、并取得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故我们暂维持前期对公司08-10年含联华投资收益的盈利预测,即EPS分别为0.45元、0.50元、0.61元;同时暂维持12个月内12.5元的目标价,及“增持-A”的投资评级。我们将密切关注公司资产出售、及重组和整合事宜进展,适时随时调整投资建议。
上实医药资产注入及重组事件回顾:
联华超市与医药资产置换。
资产置换自动终止。2006
履行股改承诺,定向增发注入青春宝等医药资产。2007
募集资金15.15
上实集团控股上海医药和中西药业。2008
公司表示资产注入股改承诺未变,与上药重组合并考虑。
上实系重组原则、时间表初定。2008
上实系重组人事安排有实质进展。2009
兴业证券:上实医药 剥离联华 专注医药
上实医药董事会已经通过转让上实商务100%的股权的议案,2
本次股权转让并未超出市场的预期,转让目的在于退出非医药业务,使公司逐渐成为一家专业的医药上市公司,目前市场对于公司关注的重点转向了未来医药业务投资。根据三季报披露,公司账上货币现金高达7.5
股改承诺的资产注入方案由于在有效期内未能完成所有的环保核查且商务部也未在限定时间内给予答复,使得公司股东大会通过的非公开发行股票收购上实控股医药资产的相关议案不得不于2008
上海市国资委已将上药集团60%的股权划转给上实集团,公司与之可能存在潜在的同业竞争。公司重组工作组已经在去年下半年对上海医药集团进行了调研,对于其经营情况等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
08
思朴注:这个公司的办事风格典型国企,一个资产注入的事情居然做了两次都失败,事不过三,看这次会怎样吧。
这次获得10个多亿的现金,上次拟买的中药资产当时评估是15个多亿,现在整体估值降低,不知道评估价会不会再低一点,这样的话,直接用现金向大股东买就不用走那么多的手续了,实现起来会方便些。以前分析过,当时注入的资产一年的收益大约为1个多亿,比超市类的收益大一些,08年几大资产的增长都有超过20%,因此现在如果用钱买,不用增加股本,会增厚上市公司的收益超过30%到50%。
另外,由于上海医药集团也纳入到整体重组框架内,其主要业务分制造和分销,制造有中西药业,分销有上海医药,按某些分析员的分析,上海医药做分销没有悬念,中西药业要么注入制造资产,要么卖壳。但是注入制造资产,估计同业竞争的问题在证监会难以过关,为了证明上实的管理层还是能够做成一件事情的,或许他们会选择以上实医药作为平台注入制造业资产。
至于有分析员认为中西药业有55%的股权,而上实医药仅43%的股权,这个应不是问题,以资产定向增发的方式,股权一下子就会多很多。据中证报的报道:“上药集团绝大部分工业性资产均未上市,工业性资产收入近80亿元,净利润不低于4.5亿元。
其实中西药业也不用卖壳,直接把上实医药下面的那个医疗器械方面的公司和它的资产进行置换,应该就可解决同业竞争的问题,这样就是三个专业性的公司:医药制造、医疗器械和医药分销。最近中西药业涨得最好,除了有可能卖壳、股本最小以及全流通的因素之外,是不是也有医疗器械注入的预期呢?毕竟,医改方案对医疗器械的利好最大。
以上都是猜测,海虹的康健教育了我们,美好的愿望代替不了无能的现实,因此这里权当听梦话,不要太当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