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安增发,不仅是恶意圈钱

(2008-02-28 16:17:00)
标签:

我记录

我的事业梦想

平安增发

恶意圈钱

金融战争

股票

分类: 公司@股市
中国平安,杀空中国(三)
 
2008年1月18日,周五,大盘指数在平安们利用中石油的低价筹码砸盘连跌四天后,终于在半年线下犹疑地收了一根小阳线。此时,树欲动而风不止,上证指数季线、半年线和5日均线交于一点,大盘处在选择方向的微妙时刻!
 
2008年1月21日,周一,中国平安重磅核弹出手,高调宣布增发12亿股并400亿可分离债,向脆弱不堪的市场张开了血盆大口。就在此刻,中国平安此前发行A股筹资382亿元还未满一年,且原来的募资使用计划还未付诸实施。
 
而且,似乎嫌这样的增发方案还不够恐怖,高管人员并未公布如此巨大的融资额究竟意欲何为,只是从非正式渠道传来该公司将用融资完成对欧美保险公司或国内公司的并购消息。
 
让我们看看之前平安收购的富通集团的走势
 
 
从它11月29日公告从二级市场购买富通集团起不到三个月时间,浮亏超过4亿欧元,超过20%以上。当然,和投资黑石超过40%以上的亏损,平安似乎还可以有才跑50步的“骄傲”。
 
同期,中国平安利用中国政府对机构资金的倾斜政策,在中石油上的收益接近30个亿。即便这样,仍然弥补不了在富通上的亏损。
 
中国人民的财富,通过中国平安这个平台,就这样给转移到了高位放盘的外国资本家手里。
 
但凡稍微有点常识的投资者都知道,投资一个向上趋势已经形成的品种和一个刚刚形成向下趋势的品种,到底哪一个更符合理性。
 
作为中国市场上呼风唤雨的机构投资者,为什么甘愿把中国人民的财富以“投资”的方式转移给外国的贪婪资本家呢?
 
作为老百姓,也许只有建立在常识基础上的猜测了!
 
正是建立在中国平安并购外国资产的“优秀业绩”的基础上,当天,股东们选择了将平安的股价牢牢地打在跌停板上,第二天,继续跌停!
 
但是这种状况,似乎是中国平安的高层乐于看到的,他们继续让市场去猜,并且隔一段时间还通过媒体说两句话,我们不放弃增发,我们是遵守规则的企业公民,不停地强化股民的忧郁心态。
 
市场最怕的,就是不确定性,平安高管有意无意地表白,似乎都是想暗示市场,增发是霸王硬上弓,行也行,不行也行。而某些市场观察人士则推波助澜,把平安增发的公告当成了管理层首肯扩容打压市场。
 
于是,增发传言象病毒一样传播,波及N多的权重股。与传言密切配合的,是机构资金的放量砸盘!
 
2月20日,上证指数反弹至20日均线之上,浦发银行400亿增发消息开始在网络疯传,机构也极其配合地将它打在了跌停板上。银行类权重蓝筹股在它的带领下再次将指数打回了原形;第二天浦发公告增发还没有确实的消息,指数跌幅收窄,但增发消息如病毒般已成燎原之势,整个市场仿佛陷入了非典时代,闻增发而丧胆。
 
2月21日,浦发以接近跌停开盘,勉强收红,第二天继续大跌;
 
2月22日,大秦铁路冲击跌停;
 
2月25日,中国联通、上海汽车跌停、中国国航接近跌停。
 
这些股票,均居于总市值排名前列,每个大跌的背后,总有一个增发的阴影。
 
直到26日,证监会终于说话,表明其对待增发的态度,市场总算才从恐惧中稍微恢复出来。
 
问题是,证监会仅仅表明态度是远远不够的。
 
平安宣布增发后的一系列现象表明,增发已经脱离了融资的本意,完全变成了砸盘工具。
 
某些机构,一边用自己筹码集中的优势持续密集砸盘,一边用真真假假的增发消息持续侵蚀投资者信心,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使指数成功击破各个支撑,从而投机套利,这完全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操纵!
 
如果联系到中国平安已经是汇丰相对控股的公司背景,联系到浦发银行的花旗背景,联系到美国针对中国A股的做空指数期货,联系到外国资本家试图将中国资金拖进次贷危机泥潭的险恶用心,联系到QFII好不容易增加的200亿美元额度,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场金融战争正在实实在在地发生!
 
这不是危言耸听,两年前我就说,外资就在入侵。如今,他们已经借着中国银行证券改革的机会,积累了上万亿的人民币筹码,利用房地产商和地方政府的配合,囤积了上千亿美元的房产筹码,他们通过QFII和类似中国平安这样的机构,也掌握了资本市场中巨量的低价筹码,而且,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买办,主导了市场的话语权,他们正等待的,就是一个机会。
 
作为市场监管者的证监会,仅仅靠新闻发言人无关痛痒的表态是远远不够的,应从制度上规范融资行为,应从宏观上保证资金与筹码的均衡,应加速创新解决中国股市内在的股权结构缺陷。更重要的是,要严格地教育规范机构投资者的行为,打击机构投资者利用资金、筹码、信息优势操纵市场的行为。
 
只有把机构投资者管好了,这个市场的稳定性、可靠性才有大的保障。
 
投资者教育的重点,不要放在老头老太太身上,他们才几个钱?
 
恰恰是那些诸如平安这样拿着中国股民的巨量资金,拿着中国公民的巨量保险资金的机构,他们的行为,才决定着我们国家的金融安全!
 
我们要干的,不仅仅是打击中国平安的恶意圈钱,而是要打赢面对外资入侵的这场金融战争!
 
相关链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