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在建行上市前夜

(2007-09-24 18:05:30)
标签:

我记录

财富人生

证券/理财

股市

建行

银行贱卖

改革成本

 
2005年12月,建行在香港上市,发行价2.35元。
 
2007年9月,建行在上海发行,发行价6.45元。
 
此时H股股价7.65港元,明天即便在港股上涨10%,也近8.5元。
 
不到两年前的那场争论,胜负是如此彻底!
 
我深为惋惜的是,中石油、中移动之类的企业交完巨额学费之后,我们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已经可以说有相当的基础,对国企转型能否成功应该会有更多的把握,可惜的是,在巨额的金融股贱卖的之后,今天我们的绝大多数股民,将以当初香港股民4倍的价格,来买我们全民的银行!
 
这是一个悲哀!
 
如果我们还不吸取教训,从“银行贱卖”论战中找到更多启示(点击进入),那将是更大的悲哀!
 
当然,仍然会有人说那是不得不付的入门费!
 
希望类似的故事,不用再上演。
 
 
下面的,是两年前那场论争的几个片断。
 
“国有银行以前最大的弊端是没做多少人事,从大到小都想着怎么去贪钱,但凡国家稍微对银行用点心,象现在国资委管央企那样去管一下,短期内,注意,我讲的是短期内,保持几年30%到50%的增长率问题应该不大,看看民生与招行的发展轨迹就可以了。”
 
——2005年12月11日,经济观察报重返理性轨道
 
“即使不考虑战略投资者入资后所带来的一切好处(包括所谓的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技术),仅仅以与外资银行有“明显差距”的招行相比,建行在存款方面还有84%的上升空间,贷款方面有141%的上升空间。”
“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2005年6月,各项存款总额为269140亿元,建行占其中的14%,招行占其中的2%,美洲银行以3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40亿元,一下子占有建行9%股份,折合占有存款总额的1.26%,即3391亿元人民币。

结论2来了:

外资银行掏240亿人民币,在一年之中就获得了国内存款总额的1.26%的份额,超过第六大银行招商银行的60%,并获得超过100%的资本溢价。而招行达到今天的规模,经过了18年、累计投入资金284.6亿(没有算资金的时间价值)。”
 
——2005年12月13日,银行贱卖,卖的是人民的存款
 
“建行肯定是被贱卖了,前面我从存款的角度给了一个说明,就是为了想提醒某些人,用市净率的局限性。里边我举了个极端的例子,是不是汇金公司当初只注资1美元,就表明建行的价值只能为2美元呢?因为汇丰的市净率也没超过2呀!”

我们看到即使建行两个月就从2.35涨到了最高3,但是它的市盈率不过11.9;而汇丰的为15.45。这里我们还没有把建行的成长性算在里边。我有点不懂的是,当初某些人拿市盈率说事,中国股市高估,泡沫太大,现在我们的市盈率低了,又拿市净率说事,敢情你们是只想把中国的股票往低里压啊?!”
 
“现在事实已经向大家证明建行就是被贱卖了,你可以不懂,但是请不要怀疑老外的智商。

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制度转轨的成长溢价,足以让这些银行在三年内保持30%以上的增长,而这种增长,与是否引入外国投资者,毫无关系!

这就是我为什么说银行被贱卖的最大原因!”
——2006年1月15日,银行开放不能不计成本 
 
你在别人的忽悠下把你家里的一个破碗买了,那个碗是你老爸的老爸的老爸当年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因为破,你卖了一个比废品高一点的价钱,你很满足,很高兴。

可是第二天,你发现报纸上打出广告在拍卖文物,其中就有你那个破碗,你觉得自己是贱卖了破碗,还是很满足,很高兴,给祖宗烧高香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呢?

和你家的碗不一样的是,银行是国有资产,号称全民所有,现实是全民所无。一帮官员们很快乐地就将它给卖了,然后向全民表功,这样才引发了银行贱卖这场争论。”
 
讨论银行是否贱卖,不是为了去追究谁的责任,而是为了防止在新的改革中犯同样的错误,从这点上讲,这场争论是达到了一定的效果的。比如工行就提高了价格,中行就降低了淡马锡的比例,并引入了社保。先别管那些钱最终是否会落入人民的口袋中,那是另一个范畴的问题。但名义上,国家的财富通过这场争论增多了,而且是从老外的口袋里过来的。

这就是反思改革、公开讨论改革,或者说是民主的意义!”

——2006年4月24日,“银行贱卖”不是争出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