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大跌,新浪的系统好像也出了问题,浏览一下网页都有问题,更不用说是写新文章了。
继续延续了我的宿命,即使是在大跌3个跌停板时,因消息抢入的反弹依然没有解套,而自己关注的股票,比如伊利/比如蓝星清洗,还有更多的不跌反涨的股票,走得相对来说还是很稳健的。
在这个期间,走得最好的当然是煤炭和有色,这两类股票,老大哥bk泊东都曾及时给我指出,而大同煤业也一直是我第二板的自选股,居然没有抓住,实为失败。
这里有个投资偏好的问题。
我不怎么喜欢纯资产类的股票,而恰恰是该类股票在近两年的大牛市中领先。
原因在于,我们的经营能力以及经理人的职业道德决定了公司的前途极不明朗,甚至出现人为或意外剧烈动荡。而资产不会骗人,它仅仅取决于供需,象蓝星清洗那样调节利润,只会将时间错位,但改变不了它赚的钱收入囊中的事实。(违法转出另当别论)所以有人说期货比股票简单,从这个角度上讲,诚然。
我更喜欢的股票是好的业务中的好的公司,其中服务消费类的公司我是最喜欢的,比如海虹/工行/伊利,看中这些公司是因为我觉得如果自己去干,把它们的业务和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那么是会给股东带来丰厚的回报的。
它们唯一的不确定性就是人的问题,也是最讨厌的问题。如果是大的基金,可以通过到公司调研,与人接触而消除这个不确定性。对散户来说,只能是寄望于理性经济人假设,把希望寄托在实际控制人会通过把公司经营上去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个假设上。
换句话说,你只要去等待就行了。当然,这种等待,不是搬个小板凳天天坐在证券公司的营业部,而是要收集它的一些最新信息,连他们家邻居的大伯的小姨家里养的那条狗的生辰八字都清楚,把这些信息转换成你买或卖的指令,大体上来说,跑赢市场应该问题不大的。
这种信息的收集处理完全是自己来完成的,并最终成为一个体系。剩下的工作,就是去坚持了。
如果一项业务,你自己去经营感到都无从下手,那你怎么会面对市场大跌时有信心去持有它呢?
你也许会问,我觉得可以经营好,但是别人未必这样去做啊,海虹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吗?短期来讲,会是这样,所以去年我把海虹的周期定为三年,也是他大股东承诺的周期。
我讲一个经历,你就明白了。
大学毕业那会儿,老是想做点什么发明创造,觉得市场潜力最大的就是通信领域了,当时也曾经有过一些设想的,但是事实证明,早则两三个月,迟则半年到一年,我所有的设想都让别人变成了现实!
什么意思呢?只要是钱,你想得到办法去挣,别人大股东有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动力去挣,而且成功的把握应该比你的大得多!
你只需要跟在他旁边分一杯羹而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