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8蓝星清洗今天出公告,去年全年的利润仅4分钱,让我大跌眼镜。难道真的如传说中与庄家联合吸筹或者向集团公司转移利润?
我对TDI涨价对该公司利润的影响是有依据的,前三季TDI公司的销售额与化工网对国内几家厂家的销售量的统计表明,前三季它的均价为21000元/吨。自10月以后,TDI的价格最低为31000元/吨,最高42000吨,它正常开工每天的产量是60吨到80吨,因此,仅涨价的因素,它增加的收入折合成每股收益即为0.28~0.32元/股。
现在它出这么个公告,我第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又碰上了一个海虹!!!
它这么做,有这么几种可能:
1. 因为股改承诺每年利润分配达当年收益的30%,它自己的股比占27%,大股东不乐意!
2. 大股东想以资产进行定向增发,这样它不希望股价抬高而降低自己的股比。(但是另一种方案是增发资金然后向集团公司购买啊。象宝钢那样)
3. 它想将TDI转给沧州大化,由它来整合TDI的产能。如果那样蓝星清洗的股东就太悲哀了。
考虑到沧州大化的澄清公告闭口不提TDI涨价的事情,反而在重组上误导公众。我不得不说,这些大股东太坏!迫切需要监管层的严厉管治!
至少,就蓝星清洗的行为,小股东有权要求:
1. 公布太原蓝星第四季度的开工率与价格,找出为什么没有赚到该赚的钱的原因,考虑到蓝星过去的劣迹,应向证监会举报监管才有公信力。
2. 大股东应向小股东明确TDI将来的整合思路,是沧州大化的到蓝星,还是蓝星到沧州大化,如果都不是,如何回避同业竞争?
同样是股比不到30%,中集、招商、万科、中粮这些央企的上市公司根本就没有输送利润这回事,这就是主体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与在国内上市公司的差距。如何使大陆股市真正成为一个投资者可以信赖的投资场所,需要我们所有参与者的继续努力!
0959首钢股份上一周的成交天量的谜底在25日的公告就已经揭晓,可转债转股一下子就多了2.53亿,后面可能还转了不少。转股的成本按转债的价格折算,大约为4.7元/股左右,当然实际成本可能要有30%左右的折价。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涨停那天卖出的席位集中而买入的席位分散。
为什么它们会在这一时刻集中转股呢?按一般的理解,转不转是转债持有人的权利,而转债是跟随股票的走势运行的,即使不转,只要股价上升,它的价格也会同步上升。对转债有深入研究的朋友,可以给出你们的意见。
转债全部转股,增加流通股约6个多亿,转股前的流通股才4个多亿,如果首钢的原有机构不是结合着转债一起操作的,压力可就太大了。
也有好消息,今天有媒体报道,首钢掌门人高调接受采访,宣称要建世界第一大高炉,厘清首钢的“首钢还姓钢”的战略发展思路。包括它到各地投资的一些具体意图,应该说,发展思路非常清晰。利用曹妃甸新建工厂的机会,相当于建立一个新的宝钢,产品结构将发生明显变化,有望重新进入国内钢企的第一梯队。
新建首钢,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有可能会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采取的方式可能会以定向增发或增发的方式,或者继续发可分离交易的债券,这样或可解释转债持有人转股的一个目的。
在中国做投资者真的很难,据网友报料,在首钢的发行书中,首钢是有租赁场地的处置权的,但首钢股份去年的澄清公告称,那些土地都是总公司的,它不能享受到其增值收益,这要在香港市场上市,就是一场大官司。在大陆,受伤的总是投资者!
难怪,H股总是削尖脑袋要海龟!
消化了债转股的影响后,借曹妃甸工地开工的时机,首钢有可能走一段行情。让我们共同期待。
我对TDI涨价对该公司利润的影响是有依据的,前三季TDI公司的销售额与化工网对国内几家厂家的销售量的统计表明,前三季它的均价为21000元/吨。自10月以后,TDI的价格最低为31000元/吨,最高42000吨,它正常开工每天的产量是60吨到80吨,因此,仅涨价的因素,它增加的收入折合成每股收益即为0.28~0.32元/股。
现在它出这么个公告,我第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又碰上了一个海虹!!!
它这么做,有这么几种可能:
1. 因为股改承诺每年利润分配达当年收益的30%,它自己的股比占27%,大股东不乐意!
2. 大股东想以资产进行定向增发,这样它不希望股价抬高而降低自己的股比。(但是另一种方案是增发资金然后向集团公司购买啊。象宝钢那样)
3. 它想将TDI转给沧州大化,由它来整合TDI的产能。如果那样蓝星清洗的股东就太悲哀了。
考虑到沧州大化的澄清公告闭口不提TDI涨价的事情,反而在重组上误导公众。我不得不说,这些大股东太坏!迫切需要监管层的严厉管治!
至少,就蓝星清洗的行为,小股东有权要求:
1. 公布太原蓝星第四季度的开工率与价格,找出为什么没有赚到该赚的钱的原因,考虑到蓝星过去的劣迹,应向证监会举报监管才有公信力。
2. 大股东应向小股东明确TDI将来的整合思路,是沧州大化的到蓝星,还是蓝星到沧州大化,如果都不是,如何回避同业竞争?
同样是股比不到30%,中集、招商、万科、中粮这些央企的上市公司根本就没有输送利润这回事,这就是主体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与在国内上市公司的差距。如何使大陆股市真正成为一个投资者可以信赖的投资场所,需要我们所有参与者的继续努力!
0959首钢股份上一周的成交天量的谜底在25日的公告就已经揭晓,可转债转股一下子就多了2.53亿,后面可能还转了不少。转股的成本按转债的价格折算,大约为4.7元/股左右,当然实际成本可能要有30%左右的折价。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涨停那天卖出的席位集中而买入的席位分散。
为什么它们会在这一时刻集中转股呢?按一般的理解,转不转是转债持有人的权利,而转债是跟随股票的走势运行的,即使不转,只要股价上升,它的价格也会同步上升。对转债有深入研究的朋友,可以给出你们的意见。
转债全部转股,增加流通股约6个多亿,转股前的流通股才4个多亿,如果首钢的原有机构不是结合着转债一起操作的,压力可就太大了。
也有好消息,今天有媒体报道,首钢掌门人高调接受采访,宣称要建世界第一大高炉,厘清首钢的“首钢还姓钢”的战略发展思路。包括它到各地投资的一些具体意图,应该说,发展思路非常清晰。利用曹妃甸新建工厂的机会,相当于建立一个新的宝钢,产品结构将发生明显变化,有望重新进入国内钢企的第一梯队。
新建首钢,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有可能会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采取的方式可能会以定向增发或增发的方式,或者继续发可分离交易的债券,这样或可解释转债持有人转股的一个目的。
在中国做投资者真的很难,据网友报料,在首钢的发行书中,首钢是有租赁场地的处置权的,但首钢股份去年的澄清公告称,那些土地都是总公司的,它不能享受到其增值收益,这要在香港市场上市,就是一场大官司。在大陆,受伤的总是投资者!
难怪,H股总是削尖脑袋要海龟!
消化了债转股的影响后,借曹妃甸工地开工的时机,首钢有可能走一段行情。让我们共同期待。
前一篇:银行股大跌的原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