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工行上涨无阴谋

(2006-12-26 15:59:37)
http://www.cs.com.cn/sylm/02/200612/W020061226275870620609.bmp

很显然,工行是这两天市场的明星,虽然有大量的股票大幅下跌,但是它的涨停及顽强上涨,让上证综指爬上了2500点的高度。

很多人看不懂了,凭什么我的股票不涨,就它在涨?

于是工行上涨背后是否存在巨大的阴谋,这样的一篇帖子吸引了众多的眼球。

它的推论有两个:第一,股市上涨最大的获利者是国家;第二,股市上涨后还是需要老百姓最终买单。

第一个推论是显然的,在中国是一条普适的真理,因为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现实表明,只要资产的价格上升,政府就是最大的赢家。政府的钱多是一件好事,或者至少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在钱多的前提下以前有些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情,现在就没有借口了,比如养老保险欠帐。

当然,钱多了使用应该有更强的监控,这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非股市的涨跌能解决。

第二个推论似是而非,很能迎合人民利益代言人的标签,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存在逻辑矛盾。

如果老百姓现在是没有钱的,工行的上涨跟他没关系,现在他买不起,难道涨起来了他相反买得起了?所以不存在他买单的问题。

如果老百姓现在已经有钱了,他完全可以去买工行啊,为什么一定要去买基金?这样他可以分享工行上涨到合理价值之前所带来的财富增值。不存在工行的上涨是一个阴谋的问题。

其实对于我来说,工行上涨基本上是一个必然性问题,而这个必然性问题只所以选择在近两周勃发,中国人寿的招股是一个导火索。

在上周一,我写了一个短文:如果保险能到20,工行呢?它的BBS版则说得更清楚些:

“A+H,说白了就是让中国内地的老百姓也享受一下三年前老外投资者的待遇。

别说证监会没有讲和谐。

买20多的人寿,不如买4元多的工行。

无他,18岁的小姑娘和40多岁的大妈,看你的兴趣了。”

而在三周前,针对侯宁兄对农产品价格上涨及股市调整的忧虑,我回复:让股市上涨是最好的出路!文中说,尽管有些股票存在调整的压力,但是“对于工行、中行之类的战略性资产,可以做防御型配置。”

在工行上市前,则大胆预测工行为首的蓝筹将带领大盘创出历史新高

而一年前,则以新浪博客为舞台,和侯宁兄并肩战斗,痛斥崽卖爷田不心疼的银行贱卖现象。想不到一年后工行以和外国投资者相同的价格卖给我们的时候,我们自己的百姓,把钱存在工行里拿2%不到年率的百姓,居然不敢大肆地买了。

坦率地讲,我也没买,因为我的资金大小使我厌恶大盘股,中间买了两天就跑了。

但是客观的规律不以你的怀疑而不发生作用,所以,工行涨上去了,让大家仰着头望!

这是阴谋吗?如果是谋,那也是阳谋。

另外,关于它的估值,我是这么想的:

它的制度变革溢价

——以前没事就帮着政府补窟窿,现在的目标是赚钱,包括赚政府的钱。

它的网点价值

——知道重新开办一个网点得先花多少装修费么?管中窥豹,那也是一笔不小的钱。

它的客户价值

——看看联通怎么没法和移动比,你就知道客户其实就是摇钱树了。

它的资产价值

——反正中国老百姓的人民币,没事都放银行里让它长霉,自己也不敢花,你不敢花,银行却未必不敢花呀。看人寿这两年多风光啊,工行难道就不行吗?而且就不说人民币的升值了。

这是一种估值方法。

另一种估值方式是:

今天的报道工行的市值是世界第三,一个涨停就第二,再一个半涨停就世界第一了。

怕不怕?我们工行的市值都世界第一了!

还是那句话,别不习惯,我们拿第一块金牌的时候心里也没底,后来拿到手都软,习惯了就好了。

又会有人说我说疯话,不要轻易下结论,咱们慢慢看。

这个估值方式是这么算D,美国几大银行的市值/美国几大银行的储蓄×工行的储蓄总量,想一想我们银行存款的集中度,还会觉得工行拿第一不可能吗?

我去年就说,银行贱卖,卖的是人民的存款,这个估值公式是我那篇文章的应用。


上一篇:股市狂飙,到底会伤害谁?
下一篇:跌有人骂,想不到涨也有人骂
相关:工行上涨后的风险何在?

正告心理阴暗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