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中行就上市了,本次共上市34.5亿股,以上涨20%计,当日收盘价约为3.7元。而近两日香港的中行即收于3.6以上,考虑到汇率的影响,20%应该挡不住。若上涨30%左右,则股价在4元,算是一个定位适中的价位。
现在市场的忧虑主要是:中行上市会超出理性定价太多,从而引起一步到位后的漫漫下跌,由于其高权重,带动指数大跌。
另外,在中行上市前已经历了连续十几天的上涨,获利盘较丰厚,或者会再现6月7日的一幕。
我的观点是:中行上市将会平稳过渡,不会引起股市的大幅涨跌(剔出中行影响的)。
理由如下:
1. 历来内地股市不爱炒大盘股,业绩好的如宝钢、招行,在股改所导致的获利盘丰厚的情况下,也在首日走出了一根高开低走的阴线,并只有在充分换手后,才开始走出上升行情,从这一点看,除非首日进去的资金是为了赔钱,否则不会高位接手。30%就已经很高了!
2. 由于8月1日就可以融资融券,那些所谓的战略投资者的股票其实已经可以提前出手,即便是涨30%,那些一年期的股票去掉5%的利息,也能赚25%的空间,而且这些钱拿出来,还可以去申购中石油和工商银行,如果你准备做中国银行的大庄,你会给他们送钱吗?
3. 周行长曾经说过一句话,发大盘股稳定指数,这句话其实是对的。因为做大盘股只能是群庄,而每个庄都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不给对手可乘之机,这样导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行的筹码在进行充分的博弈与换手,直至价格稳定于一个基本的位置。
4. 前面几个理由是静态地看中行,它的股价上市后会保持一个理性的位置。本条理由是讲中行上市后,将会体现出制度溢价,会保持大约每年30%左右的增长率。关于这一点,我在银行贱卖论与辩里已经说了很多,国内除深发展外的几个股份银行也是好例子。因此,别看它的市盈率超过了30,但是它可以通过提高赢利水平将市盈率拉回到正常的水平。即中行在充分换手后,股价还将稳步向上,暴利的机会大家就别想了,但跑赢大盘还是有可能的。
说完了中行自身的影响,再说市场中其他的股票。
对于这个市场中众多的股票,它们的价格是从2000点左右降低到了300点,翻一倍也不过是600点,再翻一倍也就1200点,市场中真正翻了一倍的股票,还是少数。上一波的大幅下挫,就是因为有色类的股票都已经翻了三四倍了,所以跌个30%到50%,清洗一下浮筹,很有必要。但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有色已经在60日均线附近找到了支撑,石油价格也并没有出现下降,黄金又涨了,这说明这些股票能够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价格并在附近活动。
而除前期热门股外,最近的热点津滨、农业、机械,每一个都表现出了一种有条不紊的姿态,大盘的十一阳,是通过板块轮动的方式来完成的。这样的效果,就使得涨起来的基础相对来说较为牢固,基本上是靠资金堆起来的,泡沫还没有出现。
象钢铁类的股票,市盈率才10左右,这正常吗?绝对不正常!如果估值不迅速恢复到一个相对合理的位置,米塔尔之类的公司是不会放过它们的。以钢铁公司在整个市场中的权重,它们构成了市场的重要支撑。
看一下市值排名靠前的那些股票的技术指标,MACD刚刚开始向上,股价在60日均线附近调整充分,简直就是漂亮得近乎完美。我不得不说,如果真有传说中的神秘资金的话,操纵着这个资金的手的水平不仅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中行的上市会造成大势的转向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而市场是终极裁判官!
再回首一下6月7日后的那篇文章,是否会让你有某些感触。
前一篇:不写了
后一篇:Music Is The 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