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予减公告,接着再一出卖资产公告,海虹的主营收入里,便只剩下了医院招投标的经纪费用一个主要项目了。
此时,海虹更名为海卫商务似乎更加贴切。
转型已经悄然发生,新经济将喷涌而出。
控股公司里已经是清一色的100%控制的各省分公司,注册资金在100万到几千万不等,各公司均是主打当地医院的药品及器械招标代理业务。
这一个阵仗,颇有点贯注以中国字号的公司派头,这个局,布得不可谓不大!
因此,现在海虹已经不再是一家传统的网络游戏公司,而是一家依托于网络媒介的新型中介服务公司。
对比公司应该选用携程、分众或国美。
它非以技术见长,而是以业务创新为本。
将具备一定规模的市场与网络媒介相结合,悄悄地布局,形成大网络后提高后入者门槛。
而且,医院卫生部门本来就有极高的准入门槛。
可以设想,待其化纤业务剥离以后,海虹下一步的动作将是各省子公司的整合。
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降低成本;另一是公司运作更加透明,增强投资者信心。
至于游戏业务,实际上已经转让殆尽,本来就在现在海虹控股的业务中仅占极低的份额。
其下属做游戏的几家公司,或可卖;或可作为技术创新平台,以发现新的创新机会。
海虹的风险在于:
1. 上次那坐庄的事仍未了结,总是一个雷;
2. 子公司众多,虽是100%控股,但其财务监控怎么样,也是问题。
甚至,这么多子公司是不是只是资本万家转动资本魔方的障眼法,也是个问题。
TMD中国上市公司你可以用最大的恶意去推测它,它都会成真。
年度业绩下降是肯定的,若是拍卖化纤资产仅8000万的话,将有一个多亿的投资损失,折合每股亏损0.18元。
但是需注意,此处的亏损本来也已经就是亏损,只不过一次兑现而已。
但是也应防备大股东转移资产,用一个极低的拍卖价格卖给自己的潜在关联方。
所以,强烈要求海虹控股不采用拍卖方式,而采用产权交易市场公开转让的方式进行转让。
因此27日的股东会,若董事会提案不改,应投否决票。
从运作上讲,化纤业务资产公开拍卖运作得好的话可以尽量减少损失。
但是这要实地考察,看有没有厂房之类的资产。
在海南发展一般的工业应该是没戏了,但是因为周围有几个大油田,化工类的有一定的优势。此前两年海虹用募集资金7400多万进行了技术改造,不知道改成啥样了。
大概这是董事会为啥要将起步价定在8000万的原因,7400多万投进去,两年不到就要卖,太低了说不过去。
推测它亦有两难:
说不定以前化纤就是虚的烂摊子,投了几千万打扮打扮,卖8000万就不错了,这样说明以前它一直造假。
如果不是假的,通过产权转让市场进行交易,说不定又是一个高价钱,这样转移资产、制造二级市场恐慌的目的又达不到。
所以,两难!
对于小股东来说,最大的利益在于大股东要说真话。
所以,不管化纤业务是真是假,都应通过公开转让,按照程序进行,以此也来部分证明海虹的管理层是不是诚信的团体。
下一步应推动各子公司的整合。
若是管理层仍然遮遮掩掩,那多半有诈,说明海虹目前还仅有投机意义。
说到投机,现在的市场中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比不上权证,因此,海虹没有投机价值。
以投机角度讲,权证是黄金,而海虹是垃圾。
联想到前期曾经流传的与外资洽谈的传闻,再结合海虹一系列转让股权的动作,背后还是有一系列的一致性的。
作为境外投资者来说,他们不喜欢大杂烩,而是要求专业。
不喜欢资产关系复杂,而喜欢简单清晰。
如果化纤业务转让完毕,海虹就成为一家主业非常清晰的公司,与美国的那家公司的战略就开始一致,此时,后续并购步骤便可以展开。
有人曾说,海虹在网络热潮中是网络公司,在网游狂热时是网游公司,在绩优股炒作时是绩优公司;
现在的热点是外资并购,他们会拉下吗?
我对海虹操盘手的思路会非常期待。
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们更加期待的是,在中国股市已经发生重大转折的前提下,海虹控股放弃以往资本玩家的身份,真正转变成一家实业经营性公司,将专业电子商务类的业务做精、做实。
变成医药行业内的沃尔马!
这是海虹最大的机会,也是投资者最大的机会。
策略:越跌越买,中线关注,长线投资。
此时,海虹更名为海卫商务似乎更加贴切。
转型已经悄然发生,新经济将喷涌而出。
控股公司里已经是清一色的100%控制的各省分公司,注册资金在100万到几千万不等,各公司均是主打当地医院的药品及器械招标代理业务。
这一个阵仗,颇有点贯注以中国字号的公司派头,这个局,布得不可谓不大!
因此,现在海虹已经不再是一家传统的网络游戏公司,而是一家依托于网络媒介的新型中介服务公司。
对比公司应该选用携程、分众或国美。
它非以技术见长,而是以业务创新为本。
将具备一定规模的市场与网络媒介相结合,悄悄地布局,形成大网络后提高后入者门槛。
而且,医院卫生部门本来就有极高的准入门槛。
可以设想,待其化纤业务剥离以后,海虹下一步的动作将是各省子公司的整合。
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降低成本;另一是公司运作更加透明,增强投资者信心。
至于游戏业务,实际上已经转让殆尽,本来就在现在海虹控股的业务中仅占极低的份额。
其下属做游戏的几家公司,或可卖;或可作为技术创新平台,以发现新的创新机会。
海虹的风险在于:
1. 上次那坐庄的事仍未了结,总是一个雷;
2. 子公司众多,虽是100%控股,但其财务监控怎么样,也是问题。
甚至,这么多子公司是不是只是资本万家转动资本魔方的障眼法,也是个问题。
TMD中国上市公司你可以用最大的恶意去推测它,它都会成真。
年度业绩下降是肯定的,若是拍卖化纤资产仅8000万的话,将有一个多亿的投资损失,折合每股亏损0.18元。
但是需注意,此处的亏损本来也已经就是亏损,只不过一次兑现而已。
但是也应防备大股东转移资产,用一个极低的拍卖价格卖给自己的潜在关联方。
所以,强烈要求海虹控股不采用拍卖方式,而采用产权交易市场公开转让的方式进行转让。
因此27日的股东会,若董事会提案不改,应投否决票。
从运作上讲,化纤业务资产公开拍卖运作得好的话可以尽量减少损失。
但是这要实地考察,看有没有厂房之类的资产。
在海南发展一般的工业应该是没戏了,但是因为周围有几个大油田,化工类的有一定的优势。此前两年海虹用募集资金7400多万进行了技术改造,不知道改成啥样了。
大概这是董事会为啥要将起步价定在8000万的原因,7400多万投进去,两年不到就要卖,太低了说不过去。
推测它亦有两难:
说不定以前化纤就是虚的烂摊子,投了几千万打扮打扮,卖8000万就不错了,这样说明以前它一直造假。
如果不是假的,通过产权转让市场进行交易,说不定又是一个高价钱,这样转移资产、制造二级市场恐慌的目的又达不到。
所以,两难!
对于小股东来说,最大的利益在于大股东要说真话。
所以,不管化纤业务是真是假,都应通过公开转让,按照程序进行,以此也来部分证明海虹的管理层是不是诚信的团体。
下一步应推动各子公司的整合。
若是管理层仍然遮遮掩掩,那多半有诈,说明海虹目前还仅有投机意义。
说到投机,现在的市场中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比不上权证,因此,海虹没有投机价值。
以投机角度讲,权证是黄金,而海虹是垃圾。
联想到前期曾经流传的与外资洽谈的传闻,再结合海虹一系列转让股权的动作,背后还是有一系列的一致性的。
作为境外投资者来说,他们不喜欢大杂烩,而是要求专业。
不喜欢资产关系复杂,而喜欢简单清晰。
如果化纤业务转让完毕,海虹就成为一家主业非常清晰的公司,与美国的那家公司的战略就开始一致,此时,后续并购步骤便可以展开。
有人曾说,海虹在网络热潮中是网络公司,在网游狂热时是网游公司,在绩优股炒作时是绩优公司;
现在的热点是外资并购,他们会拉下吗?
我对海虹操盘手的思路会非常期待。
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们更加期待的是,在中国股市已经发生重大转折的前提下,海虹控股放弃以往资本玩家的身份,真正转变成一家实业经营性公司,将专业电子商务类的业务做精、做实。
变成医药行业内的沃尔马!
这是海虹最大的机会,也是投资者最大的机会。
策略:越跌越买,中线关注,长线投资。
前一篇:中石化系其他股票基本没戏!
后一篇:1300点是刻舟求的那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