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毅(陕西卫视总监、主持人)的嵌名诗

(2018-11-26 09:41:48)
标签:

访谈节目

开坛

主持人

郑毅

   郑重出场早进京,
   毅然挑战寻影踪。
   登上神州大舞台,
   高才出道初发声。
   远方古都在呼唤,
   望尽长安未央宫。
   开坛宴客敬老夫,
   怀古共话太白风。
   畅谈不期志相同,
   饮醇醉对何依工。

       
看过陕西电视台文化访谈栏目《开坛》,嘉宾何依工,满腹经纶,风度翩翩,谈吐极美!而主持人郑毅,也极富才华,且有极好的嗓音,是一个很优秀的八零后。

       说明【郑毅】1981年4月21日出生于陕西西安,祖籍东北,满族人,中国内地主持人。现任陕西卫视总监,曾导演大型文化竞技类节目《唐诗风云会》。
       郑毅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影视学院,后在川师大研究生毕业。2006年6月,还在成都读书的郑毅报名参加了央视“挑战主持人”比赛,过五关斩六将,在上万名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前五强,成功签约央视成为主持人。从2007年五一开始,郑毅在央视三套的《综艺直播》上亮相,还在《正大综艺》、《神州大舞台》中担任主持工作。不久到央视海外中心的四套,主持《同乐五洲》晚会。
       后离开央视,回到生养地古都西安发展。2015年3月,34岁的郑毅出任陕西卫视总监,成为目前全国30多家卫视台中最年轻的总监。http://s10/small/001hqvH0zy7puYSIdrH69&690

        解释【郑重】认真严肃。
               【进京】旧指到京城。这里是说当年还在成都读书的郑毅报名到北京参加央视“挑战主持人”比赛。
               【神州大舞台】中央电视台综艺栏目。
               【古都】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也是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因地处长安乡,故名长安城,取意“长治久安”。
               【未央宫】西汉帝国的大朝正殿,建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存世1041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皇宫。未央宫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总面积有北京紫禁城的六倍之大,唐朝末年,战乱频仍,政治中心东移,未央宫沦为废墟。http://s5/small/001hqvH0zy7puYYFg2Me4&690
               【老夫】指何依工。
               【怀古】 追念古代的事情(多用为歌咏古迹的诗题)。      
               【太白风】太白,李白。风:可以说是“太白遗风”。  
               【不期】没有预料到;没想到。   
               【饮醇】饮:喝,又特指喝酒,醇:浓厚的美酒。
               【何依工】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默默无闻,少为人知; 谈起唐诗宋词,他口若悬河,几度哽咽,每个字都圆满轻盈,余韵悠长。他跳芭蕾、踢足球、游泳、紧身T恤、工装裤、斜背包。何老师非常儒雅、特立独行、浑身散发迷人的气息。1986年9月-2012年3月任职于陕西大学文学院及汉学院从事教学工作。2013年至今,受聘于西安外事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执教。
——————————————————————
附录一、郑毅的感言

生的英而不俊,威而不猛,文而不弱。
西安生,西安长,自然是西安的性格;
头顶天,脚踏地,不辜负汉唐气魄!
不是侠客
可也与人为善 助人为乐。
没有傲气
可有几根傲骨禁得揉搓。
主持过三类节目——
文化访谈,综艺晚会,新闻直播。
平生有四大理想——
读天下书 不忧,不惧,不惑。
行天下路 多闻,多见,多磨。
明天下理 有胆,有识,有种。
交天下友 重情,重义,重德。
——————————————————————
附录二、马锐(郑毅的初中同班同学)对郑毅的描述  
   
       郑毅,男,家居西安,祖籍东北,满族。身长八尺(按古尺),一表人才。幼时聪敏,嗓音天赋极佳,长大倾心艺术,精于播音主持,兼善评书相声,风趣幽默,尤好读书。  
  初中时,郑毅便显露出杰出的语言表演才能,经常趁下午自习课余暇,给班上同学播讲评书,表演节目,常讲的段落,是程咬金出狱闹当铺的故事,他用类似于相声中“报菜名”的方式,将市场上见到的各种买卖物品叙述得绘声绘色。那时我和郑毅同桌,颇受其艺术熏陶。  
  郑毅爱书,与我相同,常常一起流连于西安大大小小的书店之中。但他偏爱外国及现代文学,我则独好中国古典文学,他买书出手大方,风卷残云,我却精挑细选,和风细雨,兴趣不同,嗜好则一,风格各异,成果皆丰。郑毅读书颇广,那时,我并没有读过文学史之类的书籍,但通过和他一起走街串巷,在书海中爬梳整理,到后来,竟也对中外名著的作者、背景乃至主要内容、精彩段落等等谙熟于心。  
  郑毅还酷爱电影配音艺术,时常模仿其中的精彩片断,我从他维妙维肖的声音塑造中,认识了独立自强的简爱,身世传奇的冉·阿让,和留着两撇小胡子的比利时大侦探波罗,也熟悉了邱岳峰、毕克、李梓、刘广宁等译制片时代观众耳熟能详的名字。以至于到现在,《简爱》中学监布洛克赫斯特的一场训话,简和罗切斯特的几段对白以及《尼罗河惨案》中奥特波恩太太的数句疯言疯语,我还都能背诵如流。不知不觉间,我似乎还慢慢体会到郑毅的一些颇为专业的发声方法,在后来大学的一些活动中,滥竽充数,担任朗诵的任务。黄庭坚跋苏东坡的《寒食帖》说:“东坡他日复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郑毅若是听到我后来在清华的大礼堂内煞有介事的朗诵,也定会慨叹“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了吧。  
  初中毕业,我和郑毅分别就读于不同的高中,寒假暑假,还经常一起到书店转转。记得有一家书店的老板,长相酷似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现在和郑毅说起,他还一定记得起那家书店的准确位置。高中时郑毅读文科,正好给他以广泛阅读、充分发展的天地,我后来读了郑毅的文集才知道,他大约在那时便练就了一手好文章和一副好口才,他写影评,几次在西安市的影评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并且经常在学校里写文章,作讲演。  
  高中很快过去,到了大学,摆脱了分数、考试等应试教育的束缚,郑毅的文艺才华迅速崭露头角。在川师大电影电视学院,他成了老师校长心中的宠儿,同学亲友眼中的骄子,参加央视和地方台的主持人大赛,屡获大奖,还不断为一些杂志采访撰稿,在多个学生组织担任干部,越发增长了才干,开阔了眼界,也更为成熟自信。这些风光无限的背后,是他多年不断读书积累、辛苦修身学艺的汗水,好像一粒种子,经过辛勤浇灌,终于破土、发芽、生长、成熟、茂密。  
  郑毅经常身处演艺圈,人又帅气有才,身边自然少不了一些青春少女,大概见得多了,郑毅的母亲便起了疑心。有一次,我去他家做客,其间郑毅如厕,他母亲悄悄地把我叫到一旁,小声对我说:“马锐,你平时劝劝郑毅,让他不要着急找女朋友啊……”我于是赶忙答应不迭,并表示自己历史清白,堪当大任云云。但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对郑毅提起过这件事,并暗自觉得阿姨太过多虑,优秀如郑毅者,处理自己的事情,必有自己的头脑和分寸。  
  大四末,郑毅作为全校唯一的报送生被保送至川大攻读美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其时,他正在武汉的主持人大赛中获得冠军,并集腋成裘,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文集《水在江河》,真是意气风发,成绩斐然。《水在江河》的编辑过程中,他嘱我作序,书稿既成,又让我帮忙校对。拿到书稿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他不但把我们大学时的十封通信编入书中,而且在前面加写了一篇文章《马锐这个人》。文章里记载了许多初中时的生活逸事,和高中、大学十年来的人生经历。顽童情状,跃然纸上,悠悠岁月,尽收笔底,其中不少事,连我自己也都已记忆模糊了。  
  《水在江河》之后,郑毅便真的犹如一滴水进入了大江大河的广阔天地。时隔两年,更加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郑毅踏上了央视综艺节目主持人选拔赛的征程,并一路过关斩将,进40强,进16强,进10强,以令人过目难忘的表现征服了评委和观众,现在又在向着更高的顶点冲刺。郑毅在比赛中的杀手锏之一,是他那酷似著名新闻联播播音员罗京的优质嗓音。他曾经在武汉电视台作新闻播音,许多观众常常被他的新闻联播式的嗓音骗过,以为罗京同志来到了武汉,而我因为和郑毅熟识多年,很容易就能辨识出他的声音。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郑毅也许会出现在春节晚会或央视某个强档栏目的主持之中,为中国更多的电视观众所熟悉和认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