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不该生孩子?
(2013-03-04 00:12:41)
标签:
黎文东杂谈教育生活 |
分类: 胡言乱语 |
最惊世骇俗的言论:造成别人没文化的人最不该生孩子
文/黎文东
刚看到了一条新闻,说的是陈光标先生说,初中文化以下的人不该生孩子。还好,陈先生在自己的言论中来了一个大转折,又说对于一些偏远地区应该特殊对待,保障基本生育权。否则,对于那些至今仍无法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部分山区真的不知该咋办。
千万别大惊小怪地认为时至今日还有为九年义务教育而纠结的地方?这其实不是国家的错,是神造了太多又太高的山,且又让一部分人生活在山里。也许你又会说,他们那些人为什么非要生活在山里,出来不行吗?
这话问的很对,也确实有不少人走出了大山,但永远也不可能全部地都能走得出来,毕竟在大山里,他们刨土找食吃不会饿死,但到了外面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饿死街头。当然,你可能又会说,饿死街头的人都是懒汉,其实不一定,“英雄无用武之地”也会饿死的,请你一定要相信。
那么,为何至今还有为九年义务教育而纠结的地方呢?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山高路远居民居住点即所谓的自然屯过于分散,且每个居住点人口太少。
由于居民居住点太过于分散,而每个居住点的居民都不是很多,这造成各个居住点需要上学的孩子过于稀少,难于在各个居民居住点独立办学,为此,政府不得不在几个自然屯的较为正中处设立教学点。但是,由于这些自然屯之间的距离一般都较远,且道路较差,这给孩子们的上学增加了难度。试想,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每天早上都要走几十分钟的羊肠小道去上学,现实吗?
第二、地方政府对改善山区生活条件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为什么说政府实际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呢?你也许还不知道吧,国家N年前就天天喊村村通公路,但实际情况又是咋样呢?一条几公里长的村级道路修了四五年连一辆摩托车都开不过去,而且还像模像样地进行了竣工验收!同一条路,前年举行了一次竣工典礼,吃喝半天,今年又开始开工修建,但最后还是没建成通车,又是政府下拨的工程款不够呀,但谁知道是真不够还是假不够,反正钱花完了路没修好,但竣工典礼依然还要开。不要紧,明年或者后年继续再来!笔者家乡有一条村级道路,修了差不多十年,竣工验收了几次,但居然还不能走车,前两年县里给乡里种植甘蔗的指标,乡里又把指标给村里,但甘蔗种了之后因为车子进不去,结果甘蔗就拉不出来了,第二年就没有人肯种了,这个时候县里便有人下来看,了解了情况后就对乡里的领导说,这条路不是已经修了几次了吗?干嘛就修成了这样,路不认真的修,种好了甘蔗拉不出来,你们就自己窝在那里自己吃吧。结果,不出半年,该条道路全部铺成了水泥路。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而路不通,教育同样也被堵死了,其中道理各自去想。
第三,被制度害死。
制度怎么把教育给害死了?是的,的确如此。众所周知,农村的教师队伍良莠不济,这是谁都知道的,但至少不缺,因为外面没有老师来,他们也许也可以自己解决。但那些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不行了,因为对于自己解决的教师,那是“代课”的老师,他们没证。没证你教什么书?所以,把没证的统统拿掉,有证的来。可是,把没证的拿掉了,有证的却不肯来。于是,学校就没了老师。原本要提高教师的队伍,初衷是好的,可谁又想到弄到最后竟然弄到了学校没有老师?
第四、基层教育部门对农村教师关心不够。
在农村教书的老师条件艰苦,但你在那里再辛辛苦苦地为教育事业奉献,那些在县里或者在乡镇里的教育部门也不一定关心到你。这样的事情甚至在“好事的记者”将其事迹报道出来之后那些教育部门才知道他的条件原来真的这么差!这样的态度,怎么把教育搞好?
当然,我们善于制造门面工程,善于制造奇迹,上面有人下来检查,看到的一切永远都是好的,这是我们早已经养成了的根深蒂固的思想与习惯,不止是你我都心知肚明,那些受检查和检查的人也都心知肚明。
我们一起去捧起了一个其实只是外表华丽的气球。一句话,任重道远啊!引申陈光标先生的话,如果说初中文化以下的人不该生孩子成立的话,那么造成达不到初中文化的人出现的相关部门的责任人更不该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