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我的幸福都不好“晒”(外三篇)

(2013-03-01 10:51:34)
标签:

黎文东

柳州日报

生活

情感

休闲

分类: 杂散之文

旧文,乃2010年被《柳州日报》采用的博文(部分),谢谢《柳州日报》的编辑,你们辛苦了。

 

 

你我的幸福都不好“晒”(2010.8.12博客版)

 

    那天,我与两位美女聊起“幸福”。她们中的一位说,她的一位同学那才叫幸福,让人羡慕死了—— — 开着某某牌子的车子,住在某某别墅区,还可以不用工作……另一位美女,却说起了某某菜市场内的一对卖猪肉的夫妻。
    她一说起这对夫妻,我就有些好奇,因为这对夫妻之中的妻子长得很漂亮,据说要不是亲眼所见,没有几个人真的相信她就是卖猪肉的。想想也很正常,毕竟在俗人的潜意识里,但凡漂亮的女人都会有好的工作,或者在某某豪宅里被养着,哪像她那样在菜市场里卖猪肉呢?那位美女说:“有一天,我下班后去她那里买猪肉,当时卖肉的是她老公。他刚为我称好猪肉,女的就来了,说:‘轮到我做事了,你回去休息一下。我刚泡好了一壶茶,久了就不好喝了。’然后,她老公就笑眯眯地回去了,一脸的高兴。看得出,她很体贴老公。你们说,这样的日子,不也很幸福么?”方才那位对车子、别墅大唱赞 歌的 美女却 说:“他们的幸福,不会有高级别的质量!”我却想:卖猪肉的幸福质量之所以不是高级别,难道就是因为他们是卖猪肉的吗?如此说来,那些刨土找食吃的农民岂不是更没有幸福可言了?当幸福只等同于物质享受,那还是幸福吗?如果幸福是如此界定的,那为什么还要“坐在宝马车里哭”?难道人的幸福的外在表现就是    哭?而那个“骑在单车上笑”的人难道就是不幸福的?我由此想起一位朋友。他整天说他的生活过得不好,因为老婆每次为他泡的茶总是差那么一点点,而他每当老婆做家务时还高兴地当帮手。听着这位朋友的口气,他是不幸福的,只是我未曾看见他因为这种生活局面而想要去改变。事实上,他拥有平凡的幸福。
    一个人的幸福级别,据说要有一些指数来判定。我不知道这种指数是如何界定的,但却始终相信,一个人的幸福与否,除了他们自己之外,外人是没有多少可知道的。要不然,网上“晒”东西的帖子随处可见,比如“晒”车子、“晒”房子、“晒”工作、“晒”工资,甚至“晒”老婆、“晒”老公等,为什么唯独少 见“晒”幸福的?看来诸位对自己的幸福还是没有足够的肯 定勇 气。
    不过,“晒”与 不“ 晒”又如何?你的幸福你享受你做主,与他人没有多少关系。

 

    截图:

http://s5/mw690/45f39c7eg7be2031c74f4&690


 

办公室之怒莫要带回家(2010.8.26博客版)

 

    我刚下班回到家,一位同事的老婆便背着孩子来访了。
    她问:“这几天你见到我老公了吗?”我说:“见呀!这几天,他都在办公室。”她一脸疑惑,问:“咦!已经差不多一个星期了,他都不回家。晚上,他睡哪里呢?”我也惊讶了:这位同事看上去精神状态很好啊,怎么会不回家呢?“那天他下班回来脸色不好,问他什么他也不做声。
    我给他倒茶,然后叫他吃饭,他理都不理。儿子跑到他怀里要让他抱,他却说‘自己玩去。 ’我就说了他几句,他马上起身就往门 外 走,走时喊了    一句:‘我心情就是不爽!’之后就是几天不回家。”同事的老婆说道。
    我仔细回忆了一下,才发现这个同事“不爽”的原因。
    他是管项目的,近段时间由于我们公司资金紧张,据说他也正为此事被下面的人弄得焦头烂额。工作上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影响了他的情绪,他把这种情绪带回了家。
    那么,这几天晚上,他去了哪里?我知道这个同事爱打麻将,而且我们办公室里有好几个人也有此嗜好。他会不会……我一打听,果然如此。这几天晚上,他们去宾馆开房打麻将,每天都到天明。这个同事一样,显然把彻夜打麻将当成了麻醉灰暗心情的药剂。
    不过,这种无视家庭存在    的麻醉方式伤害了他的老婆孩子。
    任何一项工作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你在工作中遇到不顺,就应该尽量在工作之中解决,而不应该将其带到家庭生活中。
    生活与工作虽然相互依存,但是也应该有所区别。当然,你可以把工作中的烦恼告诉配偶,而对方或许能给你出出主意。
    但我的这个同事没有这样做,而是将苦闷藏在了肚子里,将灰暗心情引发的怒火发泄在了最亲爱的人的身上。
    一个人工作的目的,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为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从小的方面来说就是为了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家庭是你避风躲雨的港湾,别去伤害它!

 

    截图:

http://s5/mw690/45f39c7egd6d4255b0594&690

她把骚扰晾一边(2010.11.25博客版)

 

    张女士年届四十,丈夫几年前去世,有一女正读初中。她是我们公司的一名工人,工资不高。一家两口人就靠这点工资维持,省吃俭用刚好月月光。但张女士是一个性格开朗而且格外坚强的女人,生活虽然艰苦,她却从未为此皱过眉头。她家的日子在清贫之中,自有一番乐趣。

    一个40岁而又没有再嫁的寡妇,张女士便成了一些人闲时的谈资。甚至,他们会在她的背后把“故事”加以引申。“女人四十如虎,她没有了男人,怎么能忍耐得住?”这是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有一次,张女士因为工伤住院,单位的领导及平时与张女士共过事的    同事们都先后几人一批地去看她了。有一位年轻的男员工那几天刚好请了工休假,错过了,所以后来只好自己一个人去医院看望张女士。这件平常的事情,竟然引来了好事者的猜想。有人说:“她真厉害,40岁的女人,居然有本事搭上这么年轻的男人!”这天,张女士家里的水管裂了,就喊了一个会维修水管的男同事去修。

    因为上班时间没空,那名同事就只好晚上去。该男同事帮张女士修水管,本来已经把事情跟他的老婆说了的。但后来,他从张家出来的时候,不知道被谁看见了,于是“绯闻”就迅速地传开了,说他是从张女士家里“鬼鬼祟祟”出来的。结果,最后连那名同事的老婆也不相信他是去帮张女士修水管了。

    我与张女士同事两年,也深受传    言所害。有一次,我让张女士帮忙了一件事,张女士就笑着对我说:要阿姨帮你做事,没一点回报哪行?至少要请阿姨吃点东西嘛!我当时还是一个初涉职场之人,不晓得人际交往的复杂性。随后的一天晚上,我真的就请张女士出去喝茶。结果这事也逃不到旁人眼,且被人反复提及,而且说得越来越神,连一些“美妙细节”都有了。

    关于张女士的闲言碎语有不少,我还真的担心她受 不了。可是,她好像并不在乎,平时在众人面前总是说说笑笑的,看不出半点忧愁,甚至还有一些惊人之举:比如,有些脸皮比较厚的男同事对她说一些“荤笑话”时,张女士竟然会在这些“荤笑话”上再加上一点“油盐”,反而把那些男同事说得不敢再吭声了。

   张女士说:为什么男的可以骚扰我们,我们就不可以反击呢?别人的口水淹不死我,我就笑着把它晾在一边。

 

    截图:

http://s2/mw690/45f39c7egd6d42c239621&690

“平民艳照门”伤了谁?(2010.12.16博客版)

 

    这几年出了一些“艳照门”,不过当事人大都是有名的人物。没想到,不久前,我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平民艳照门”。

    在这起事件中,一个市井男人在网上发布自己前女友的艳照寻找她的下落。我当初想,这事应该不会闹大,因为那男的大概没有能力将那些不雅照片大面积传播吧?可几个月之后,我还是在不少网上论坛看到了这些照片。

    这个“平民艳照门”的男主角激怒了众多正直的网友。就在网友要对他进行“人肉搜索”时,他自己跳出来了,并承认自己的行为很卑劣。他自称,他公开艳照的目的是想“搞臭”女方,并逼迫她现身。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男人对那女的如此恨之入骨呢?据称,这对情侣2008年在一个QQ群里认识,很快热恋,进入谈婚论嫁阶段,并借债买房。但就在讨论房子问题时,双方为房产证上写谁的名字、怎么出钱等问题发生了争执。之后,女方开始隐瞒自己的行踪,最终于今年4月的一天不辞而别。

    女方“消失”以后,男方在经济上非常窘迫,不得已将已装修好的房子便宜卖掉,用来还债。男方称,之后房价不断上涨,他手头的钱已经不够买新房子了。他觉得造成自己“家破人未亡”的一切都是女方造成的,所以要“毁她一生”。

    爱得愈深,其恨也愈深。就这件事而言,我相信男方爱意很深。但不可否认,他的爱是狭隘的,是人世间很可怕的一种爱情。这场情感纠纷,应该能让时下的恋爱男女看清一些教训。

    一是他们在曾经“非常相互信任”情况下拍下了亲热照片。女方当时能接受拍摄这样的照片,证明她曾经是多么的信任他,而且也可能一定决定了今生今世就跟定了他。但她没有想到,爱情会有变故,一时的轻率也意味着危险。

    现在社会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但更应该崇尚“健康”。这件事情告诉了我们,恋爱中的男女特别是女方,不要因为爱得太深而不计后果,把自己不雅的隐私拍摄下来。毕竟,人生之事变化无常,谁又能预知自己的下一步会变得怎样?也想奉劝那个男人,世界之大,为何非得揪住一棵草不放呢?既然曾经爱过,何不退一步海阔天空?最重要的是,你想以极端的方式毁掉她,实际上毁掉的可能不仅是她一个人,而且还包括你自己—— — 违了法,你损失会更大。

 

   截图:

http://s16/mw690/45f39c7egd6d4324fd31f&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