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格的成熟度取决于正邪两极对立感的减低

(2007-08-19 14:56:47)
标签:

休闲生活

感悟随笔

休闲

谈天说地

生活

健康

分类: 引经聚典
  "人格的成熟度往往取决于正邪两极对立感的减低.换言之,我们越是能接纳身而为人的不足,就越能包容内心的爱恨交织,理解"重要人际关系"的善恶反应之原由,如此才能逐渐拓展出成熟的人格." 这是台湾作家胡因梦在<<转化怨怼的关键>>中的一段文字.(节选)
    她写道:
  在人际关系中,怨怼(dui)可以算是最具破坏性的情绪之一,展现方式可能是抗拒,批判,抱怨,故意令对方不舒服,也可能是冷漠以对,维持表面的互动却不提供真正的情绪能量给对方---  一种无意识或有意识的报复方式.从本质上来说,怨怼是一种自杀炸弹客的行为模式.不幸的是,大部分人不能清楚地察觉自己已经落入此种模式,因为怨怼其实是一种深成次的自保机制---我们借着这种紧缩反映来避免再度经历童年的受创感,虽然这只会另创伤更为加重.
  例如,我们通常只接受来自别人的正向赞美和肯定,对于负面的语气或批评则十分敏感,甚至带点神经质式的过度反抗.我们只要一听到某些微词,便会不由自主地封闭住原本敞亮的心胸,开始缩进一种不悦的沉默氛围里.当我们察觉自己开始对周围的的人竟然坏着深沉的敌意时,往往也会试图压抑,逃避或否认这股另人不安的能量,如此一来反到令怨怼的情绪拖延下去.
  很多人习惯性地喜欢分析别人或找出别人的缺点,以彰显自己的高明洞见(不是基于职业上的需要,而是一种不自觉的日常习性),其实这是一种源于深层的自我怀疑或低价值感.是"自恨"的一种表达.因此,清楚了解什么叫"自爱"是转化怨怼的关键.
  
    在关系中学习"自爱"有十几项准则:
1.切莫太快进入亲密关系,以免落入上瘾症.
2.勿过度理想化对方,随即有感觉幻灭失落.
3.勇于说出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不要将需求藏在埋怨背后.
4.学习面对孤独,克服独处是的茫然不安,并发展出默观自省的能力.
5.在自我实践以及对关系的投入之间取得平衡.
6.永远不要为了取悦别人而失去自己的生命特质.
7.花过多时间在外表上,是严重的不自爱举动,因为目的只是为了取悦他人.
8.明辩什么样的行为是"物化"自己--如借伴侣或朋友的名望地位与财富壮大自我荣耀感.
9.区分"配合"与"牺牲"的差异--前者能带来双赢,后者会制造"相互拖累"的关系.
10.要深入体认自我防卫也是一种"自恨"的形式,虽然表面看来像"自爱".
11.诚实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与感受是提升自尊的重要方式.
12.学习创意,果决,适度表达愤怒,而非漫无目的的唠唠叨叨.
13.不再依靠爱情或别人来追求完整的自我,在自己内在找到阴阳两面的统合.
14.快速释放掉恼人的记忆和对未来的幻想,全神贯注地活在当下.
15.学会照顾及满足自我身心的需求,不假外求.
 
   深入体认和实践上述的十几项准则之后,才能领略最根本的"自爱"乃是我们早已具足的信赖感.回顾年少时的生命展现,我们都曾具备过不设防,一派天真敞亮,任人汲取能量的慷慨特质.但这种特质是跟世俗的自保性迥然相左的,因此在社会化的过程里,我们势必会以惊骇的眼神和情绪反映,被迫深入地去体验以及熏染人性中的种种恐惧与不足.
   借由逐渐深化的成长历程,天真会转为受创,从受创中自然会生起痛苦与避世的渴望.渐渐地,这些退缩的反映又会借由自我疗愈而化成真正的接纳.然后,你才有能力尊重每一个个体的独特性,继而发展出怜悯,柔软与谦逊的精神品质.这一切.,都是"自爱"成熟化的必经过程.最后,你终将发现:"自爱"与"爱人"是同一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