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817《手机里的大西北游》之17:白天再游张掖老城
结束了平山湖景区里的游览,我们又回到了张掖昨晚入住的旅馆,这也是我们整个旅程中唯一的连续两天住宿在同一个旅馆。导游说:下午是自由活动,可以去老城看看,买点东西。
尽管我们昨晚已经捷足先登去过老城了,然还是有不少地方没有转到。于是几人商量后,决定还是再去张掖老城,不同的是,稍微做了一点功课,准备有目的的去转悠,例如总兵府和鼓楼。
和出租车的师傅讲了要到总兵府去看看,又怕在那儿等不到车,能不能在总兵府门口等我们十分钟,然后继续载着我们往老城的鼓楼,等车费用我们照付。师傅一口答应,回答也非常贴心:你们喜欢上张掖,也是我们张掖人的骄傲和满足。
就这样,一个下午的时间,我们又在张掖老城里浏览了总兵府、鼓楼、市民广场、再入甘州公园、品尝张掖小吃等,在临近晚餐时才尽兴而归。
1、总兵府位于张掖市城区民主西街,是清初张掖籍武官骁将高孟的司衙府第。这是一座清代歇山屋顶,飞檐雕柱,青砖黛瓦的楼阁。370多年前,为平息战乱,百姓安居乐业,高孟驰骋疆场,显赫着张掖悠久历史。总兵府现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高孟作战勇猛,屡建战功,被清廷封为延绥总兵,后又任川北、宁夏、凉州总兵。年老后,上书乞归故里,念其征战有功,皇帝颁诏为他在张掖城修建了这座总兵府。
有人这样形容总兵府:在高孟时代,总兵府独领古城风骚,然而在现代化的浪潮下,却犹如一个风烛残年的老者,蹲居在张掖满城高大的钢筋水泥丛林中,眯着浑浊的双眼,凝望着它热恋的家乡的巨大发展与变化。
2、张掖钟鼓楼又称镇远楼,俗名鼓楼,又名靖远楼,位于张掖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于此,是河西走廊现存最大的鼓楼。
镇远楼始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清顺治五年毁于兵燹,康熙七年重建,乾隆、光绪年间都有修葺。砖土木结构,分楼台、楼阁两部分,通高21米。楼台为夯土版筑,青砖包砌,平面呈正方形,四面中轴辟拱门,门上正中均嵌砖雕匾额,额题:东“旭升”,西“宾成”,南“迎薰”,北“镇远”。楼台上建造外三层、内二层木楼,重檐四角攒尖顶。楼面阔进深各三间,康熙七年重建后,四面匾额为东“九重在望”、西“万国咸宾”、南“声教四达”、北“湖山一览”。楼东南角悬唐钟一口,北有光绪二十四年立的重修甘州吊桥及靖远楼碑。现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市民公园:位于鼓楼的东北角,是日常张掖老年市民休闲娱乐的开放性场地,在午后的阳光下,他们用自吹自拉、自娱自乐、边唱边舞的形式,在这里安度晚年。从他们专注的神态和男女同乐的情形里,不便多加干扰,仅拍摄了几张照片就离开了。
4、想起昨晚因天色已晚,没有很好地在甘州公园里浏览,决定再去甘州公园里一窥究竟。
唐朝张光朝有诗《荻塘西庄赠房元垂》曰:门在荻塘西,塘高何联联。往昔分地利,远近无闲田。水国信污下,霖霪即成川。苗稼尽淹没,兹乡独丰年。家肥待亲懿,人乐思管弦。日晏始能起,盥漱看厨烟。酝酒寒正熟,养鱼长食鲜。黄昏钟未鸣,偃息早已眠。何意久城市,寂寥丘中缘。俯仰在颜色,区区人事间。忆昔炎汉时,乃知绮季贤。静默不能仕,养老终南山。
古甘州的秋天景色,用“荻塘枫晚”来描述,岂不是一幅绝妙的画图。
5、白天的甘州公园比昨晚看到的更具一番景色,鲜花假山、儿童乐园、湖廊亭桥、水天景色、动物园、汉白玉栏杆、鼓楼雕塑都历历在目:
6、闲逛明清街:
7、其他景色拍摄不再细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