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我的俄罗斯之行(38)彼得要塞
离开古灯塔,紧接着去了彼得要塞。
参观要塞,一定要说说圣彼得堡的历史。
从1703年建城算起,迄今整整310年了。30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沼泽地,涅瓦河河水肆意泛滥,芬兰湾海水随心倒灌。当时的俄罗斯统治者彼得一世却慧眼独具,他看好的不是沼泽地,而是芬兰湾。1700年,他发动了北方战争,靠武力夺取了芬兰湾东端的涅瓦河口,这样,一个通往欧洲的便捷的出海门户打开了。
1703年5月16日,彼得一世下令在涅瓦河北岸的扎亚奇岛上建立彼得保罗要塞,之所以称之为“要塞”,就是彼得一世率军在那里与瑞典作战时的防御工程。这一天也就成为了圣彼得堡的诞生日。随着俄军的不断取胜,城市的规模向外扩展,随后,俄国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这里,一座新兴的城市活生生的被建立起来。为了繁荣城市,彼得一世命令贵族们必须搬到圣彼得堡居住,违者严惩,1200多个贵族家庭被迫迁来圣彼得堡。1713年,彼得一世又下令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这里,由此开始了圣彼得堡作为俄罗斯首都的长达205年的历史。
在彼得一世的号令下,全俄罗斯都被卷进了圣彼得堡的建设中。那时被征集的劳工们,没有交通工具,他们只能从各地跋山涉水徒步来到涅瓦河畔;没有经费,他们路上的食物是从家里带上的面包。繁重的劳动,匮乏的食物,恶劣的气候,潮湿的环境,传播的疾病,使一批批劳工死在工地上、工棚里。许多人无法忍受,他们纷纷逃离工地。但被抓回来的,则受到酷刑拷打,甚至连家属也被投入监狱。据统计,有20多万俄罗斯人倒在了这片建设的土地上。
城市建立起来后,彼得一世将其命名为“圣彼得堡”,意思就是彼得之城。
到1914年一次大战,带有日耳曼色彩的“圣彼得堡”被换成了彰显斯拉夫特色的“彼得格勒”。又过了10年,1924年列宁去世,苏联政府为了纪念他,又把彼得格勒更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苏联解体,列宁格勒第一任民选市长、普京的老师索布恰克通过全民公决,恢复了圣彼得堡的名字。
下面回到彼得要塞。
下车后到门口:
要塞里面的建筑与街道:
银行运钞车:
要塞教堂:
这是什么东东?
原来是如此娱乐(仅供拍照而已)。
要塞上空飘着俄罗斯海军的军旗:
走到要塞外面的码头边:
门洞里面的文字看不懂,望能者指示:
要塞里的彼得一世铜像,(不知为何做成如此)
离开前的最后拍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