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328聆听摄影大师讲座记
2021年3月27日下午,在狮山街道文体中心饶有兴趣地听了孙凤初、吴万一两位摄影大师的讲座,收益匪浅。然仅凭回忆和听讲途中的手机拍摄照片,来做一篇聆听讲座记,难免会挂一漏万。但为给因各种原因而未能前去听讲的摄友作一个介绍,也只能尽力而为之了。
首先是孙凤初老师的讲座。名字叫“聚焦姑苏”摄影艺术沙龙,《挑战自我》拍自己的照片。
了解自己,就是步入风格化大门的阶梯。——自勉
一开场,孙老师就道出了自己成功的奥秘。接着,按照以下步骤来演说:
1、拍别人拍过的好照片。这是学习和模仿阶段。也就是你的历史经验的积累过程。
2、拍别人拍过,自己认为可以学的好照片。这里需注意一下几点:标准如何定,学谁的。培养欣赏能力。每人的经历不同,爱好有差异,标准的取向也会不同。且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对作品会有不同的判断标准,俗称不知好坏。
因此,对自己的作品,无所谓对错,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当然对于决定拍摄的瞬间,有三种不同的论点。也只是作为参考,无论对错。
当你达到“初看眼前一亮,过后久久难忘”的境地后,说明你已经有了自己的创作欲望和审美观了。
关于拍摄的作品,孙老师认为要达到五点要求:1、有意义、信息的主题;2、故事性;3、视觉表现;4、情感;5、创造性、个人化。
讲解中,孙老师讲解了多位大师级人物的作品。恕不一一列出名字,只是贴上所摄照片。

稍作休息后,接着是吴万一老师的讲解。
这是非常有趣的议题,叫做:寻觅犄角旮旯的异象奇趣。《偶得2020》新书推介。
这已经是吴老师的《偶得》集第三本的讲解了。
吴老师说:人们习惯于生活在表象世界中,但是在一些特殊境况下,表象会被重构,表象可以重构。
就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观察中,吴老师发现了许多可以重构后出现的美。这些美,存在于墙壁、地面、广告墙、食物、器皿、甚至残留物、水痕、铁锈等等上面,经过认真观察,拍摄、稍作加工后,都能成为人们享受的一种视觉美图。
正如题目所言:犄角旮旯里生出了异象奇趣。
大体上,吴老师的作品分为四个类型:人物、动物、风景以及其他综合。
贴上翻拍的照片,摄友们可自己细细体会其中的乐趣。
而我认为最值得学习的是吴老师的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生活孜孜不倦的热爱。还有就是他的持续不断的专研精神。

以上就是我听讲座的过程和理解,是以为记。听课时的拍摄还有一些,恕不一一贴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