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参观圣萨瓦教堂
从铁托墓出来,就直接来到下一个参观地点:圣萨瓦教堂。
圣萨瓦教堂坐落在贝尔格莱德老城区东部的一座丘陵上,建造始于1935年,由于种种原因,整个外部建造工程2003年12月才告结束,而内部装修至今仍在进行。
我们看到的教堂周围是一处南北向的公园,园内花木错落有序,并有一组夹道式喷泉。因时间正巧是5月2日的下午,只见当地的人们三五成群、散步小憩,在假日里熙来攘往、络绎不绝。草地上、道路旁、空地上都成了他们聚集的地方和孩子们的游乐场所。
关于圣萨瓦教堂的风格有网上的介绍,摘录于下:教堂坐落于公园的最北侧,占地1800平方米,采用了东正教常用的拜占庭式设计。但主体有别于传统的拉丁十字形(横短竖长),而采用了四边基本等长的正十字形状,这就使得教堂自任何角度看去均显得方正整齐,宏伟异常。教堂的四座钟楼均匀镶嵌于十字形的四个直角处,与教堂主建筑合为一体。为突出正面效果,南方的两座钟楼略高于北部,其上共挂铜钟49口,其中最大的直径2.04米,重6200公斤,最小的也有150公斤。每当钟鸣时分,四座钟楼一齐发动,悠扬悦耳的钟声传遍贝城。
教堂通体以纯白色大理石堆砌而成,晶莹坚固的质地确保了教堂的稳固与高大,也象征了教会的威严与圣洁。
圣萨瓦教堂的拜占庭式主顶被巨大的青铜穹顶覆盖,其规模仅次于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清真寺,为巴尔干之最。
据介绍,4000吨重的穹顶连同12米高的十字架,全部在地面上整体完成后。动用16架大型特制液压起重机,以日均垂直向上移动2米的速度,共耗费20多个工作日才安装成功,安装时每天围观者数以万计,4家欧洲电视台转播了穹顶安置的实况。
教堂整个建筑高70米,加上其所处的位置为海拔134米,因此无论从哪个方向进入贝尔格莱德,都可以一眼就看到其威武的身姿。
建造这座教堂与圣萨瓦这个在塞尔维亚的历史与文化发展中可谓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密切相关的。
11世纪末期,饱受战乱困扰及拜占庭统治的塞尔维亚人迎来了独立的曙光。
塞尔维亚的民族英雄斯蒂芬?奈马尼亚率领塞族人民浴血沙场、南征北战,初次建立了拥有独立王权、统一的塞尔维亚王国。奈马尼亚逝世后,幼子萨瓦帮助次子斯蒂芬登上王位,接掌王国大权。
随着次兄的即位,萨瓦开始酝酿更长远的规划。他敏锐地注意到,塞尔维亚的历史中并不缺乏英勇和顽强,然而数百年来,这种勇武往往被其他民族利用,充当炮灰之后,塞族人又会陷入新的统治。萨瓦果断决定,要利用自己的影响凝聚人心。在王兄的支持下,萨瓦毅然独自动身,北上君士坦丁堡觐见大牧首,在其恳求下,塞尔维亚第一次奉命建立了自己的总主教区,这不仅仅是东正教传播史上的重要进展,也对塞尔维亚今后的历史起了决定性的改变。
在此后的数百年中,塞尔维亚又相继陷入了匈牙利、奥斯曼等国的统治,但无论压迫多么严苛,整个塞尔维亚民族始终存在着强大的凝聚力,凭借这种凝聚力,他们以不懈的斗争最终为自己赢得了独立,建立起塞族自己独有的文化,使塞族能够与巴尔干各国和睦相处,由此萨瓦也更加受到人们的尊重。
1895年,塞族人为纪念自己的民族英雄,决定在贝尔格莱德为其修建教堂。但由于战争及其他原因,直到1935年修建才真正开始。1941年二战爆发,修建被迫中断。战后在当时的塞尔维亚主席团的支持下,教堂的修建重新启动。1992年南联盟分解,教堂建设自然无法继续进行。
进入新世纪后,塞尔维亚的经济渐有起色,教堂的内部装饰也开始缓慢进行,尽管庞大的开支仍使其无法一蹴而就,但无论如何人们由此而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可能的辉煌。犹如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和国家一样,半个多世纪以来,圣萨瓦大教堂在艰难中缓慢挪动着前进的脚步,期待着浴火中能够获得重生,期待着如奈马尼亚、萨瓦一样的民族英雄再度降临。
我们的参观游程就是先外观,从几个角度观察他的洁白无瑕外墙与威武的身姿。然后进入教堂地下,在里面欣赏到他的宏伟与壮观。
与其他的参观过程一样,匆匆了解了一下后,就急忙离开,再赶往下一个景点:卡莱梅格丹城堡公园。
1、下车后就直对着圣萨瓦教堂而去:
2、教堂附近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3、对教堂外观的拍摄:
4、进入地下观看还在装修之中的教堂内部:
5、对内部墙上的画面的拍摄:
6、几个细部的拍摄:
7、离开时的拍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