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海潮》汇编集选摘(55)童年往事之小人书摊的回忆

(2017-11-12 21:21:18)
标签:

黄海潮

选摘

童年往事

小人书

记忆

分类: 琐事记忆
《黄海潮》汇编集选摘(55)童年往事之小人书摊的回忆

小人书摊的回忆
胡XX

    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曾经伴随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和少年。当时,街头巷尾常常可以看到小人书摊的踪影,几个靠着墙、上面平放着各式各样的小人书的书架,加上形状各异的长凳、小板凳便是摊主的全部家当。花上一分钱,可以坐在凳子上不限时地看一本书,有些新出版的还需要二分钱。有时为了省钱,几个小孩不亦乐乎地挤在一起合看一本书,小人书摊上,也不乏大人光顾。
    除了街头巷尾的小人书摊,还有开设在家里的书摊,临顿路曹胡徐巷口就有一家。一个朝南的石库门内,穿过不大的天井,便是客厅。客厅的落地长窗旁放着一张老式榉木写字台,台边藤圈椅内坐着一位慈眉善目的胖老人,忙碌着手中的活计,靠满四面墙壁的书架上整整齐齐地摆满了小人书,俨然是一个小人书的图书馆。老人把小人书的封面都取了下来,贴在用牛皮纸做成的书套上,小人书另外用牛皮纸做个封面,上面是老人用毛笔书写的书名,漂亮的楷体说明老人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老人的小人书可以在他家里看,也可以借回家看,平时书是装入书套内放在书架上的,如果有人借书,便把书套留下放在写字台上,因此他不需要查点,便知哪些书已经借走了。当时,一分钱可以借一本书看一天,迟还一天加一分,当然新出版的需要二分甚至三分借一天,有些厚一些的他会拆成上下两册,按借两本计价。
    到他那里借书的,往往都是由同学或小朋友间互相介绍而认识老人的,老人对借书者也充分信任,不需要查验任何证件,不需要交押金,完全凭信用,因此直到现在,我不知道他姓什么,他也肯定不知道我姓什么。老人的记性极好,我们借书和还书时,从来没有看到他作任何记录,但决不会弄错。 
    每逢寒暑假,便是我们兄弟姐妹看小人书的黄金时间,因此每天都会一下子借十本,第二天再去换十本,根据中外名著、历史故事、革命战争、才子佳人、电影等等题材改编的小人书,成为我们吸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常常被精美的画面、跌宕曲折的情节深深吸引,甚至废寝忘食,最可喜的是只有初小文化的母亲也成为了忠实的读者。和老人熟识后,他也会把一些新版和特别好看的书给我们留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时看过的小人书的内容基本上都读到了原著,但是小人书象一个启蒙老师,小人书摊象我们的第二课堂,它的作用是不可忘怀的。

《黄海潮》汇编集选摘(55)童年往事之小人书摊的回忆 《黄海潮》汇编集选摘(55)童年往事之小人书摊的回忆 《黄海潮》汇编集选摘(55)童年往事之小人书摊的回忆
   
张XX : 本人当年也是小人书迷,坐在小板凳上经常会忘了回家吃饭。为此,没少挨老妈的训!  
  
吴XX : 最怕的是借了小人书到学校里去看,尤其是上课时偷看,被老师看见了没收!最好的办法是赖在老师的办公桌前不走,直至拿到小人书! 
  
叶XX : 看到胡老师的“小人书摊的回忆”,说不定老同学们多有相似的经历。那时,我家弟妹多,我怕把小人书借回去给他们弄坏了,那是赔不起的,所以我向母亲讨到了钱,常常是一个人去书摊旁看书,并和摊主商量,我不把书借回去而同意我看加倍的书。现在想想,心里多有些酸。但那时的你我是多么的乐此不疲。
  
黄X : 玄妙观三清殿前有各小书摊,我星期天经常光顾,有钱时自己租看,就在书摊前看,没钱时就凑到别人跟前恬着脸和别人合看。 

俞X : 63年我还在苏州、大光明电影院(当年它们的大堂是联通的)的大堂里见到过好几个由小学生摆的小书摊,他们背了一个比较大的书包(每人也就二三十本小书外加一盒飞行棋和一副扑克牌)就在那里“撂地”,由于等看电影的小朋友很多,所以生意相当“火”,我无意中听到二个小老板在交流“战果”,“营业额”令我惊讶:一块一!一块二毛七!已经超过成年人的一日的薪水,(而且还未打烊)这几位小老板现在可能已是大老板了(他们在那个年代已有如此的经商意识)。

高X : 胡老师,我们大家都有童年去“小人书摊”看书的经历,你钩起我们童年的回味......,感觉酸酸的,却又是甜甜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