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2017-07-10 12:45:12)
标签:

贵州行

天龙古堡

屯堡古镇

云台山

朱元璋

分类: 家乡面貌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离开天台山后,就乘车直到天龙屯堡古镇。
    天龙屯堡古镇地处西进云南的咽喉要地,在元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顺元古驿道上的重要驿站,起名“饭笼驿”。屯堡二字,其实是两个概念——“屯”是指军屯,是军队传递书信,接待来往官员和部队家属居住的地方,“堡”是指商人和普通老百姓居住的地方。
    明初时,朱元璋调北镇南,在这里大量屯兵,兵来自江浙汉族。清朝康熙年间,云贵总督范承勋奉旨实行“改土归流”后,屯堡人由军户转变为普通百姓。本世纪初,天龙的几位有名乡儒感觉饭笼铺的“饭笼”二字不雅,经提议,取天台山的“天”,龙眼山的“龙”二字为村寨之名,这就是天龙屯堡镇“天龙”二字的由来。
  走进天龙屯堡,仿佛走进梦的巷子,600年前的战事已经随着岁月远去。春天的寨子是灵动的,屯堡姑娘操着地道的普通话讲解着屯堡故事、明代遗风。景区里的解说导游全是天龙的农村姑娘,她们成为当地农民参与办旅游的一个亮点。屯堡村民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本寨的房子,云山屯的门子,天龙的“模子”。所谓“模子”,指天龙发展旅游的模式。在天台山的时候,我就拍得一张这样的宣传画面,本集再次贴上,以印证此事。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在天龙屯堡景区,随处可见身穿大襟宽袖,蓝色长袍的人,他们是地地道道的汉族人!也就是数百年前从内地迁来的军士的后代。六百余年来,他们仍保留继承着明代的生活习俗、文化习俗。他们的照片我拍了不少将在下集里专门介绍。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因游览观察到的内容较多,本集先介绍七个点的内容:
1、寨门及门上的对联:滇喉屯甲源出洪武十四年,黔中寓兵流长华夏千秋史。道出了古镇的历史由来。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2、街上的房屋屋顶多用当地的石片当瓦,是一种特色: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3、沈万山的故居。当年沈万山是如何来到这里的,我不知道,导游也说不清楚。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4、驿茶站:供来往军士歇脚喝水使用,这个茶可是有多种成分煮成的。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5、街的旁边,小河小桥不少,也是古镇的一个特点: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6、九道坎:其实就是九个台阶,但留下了最早的汉人建筑风情: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7、叶茂思根:三百多年的一棵大树,引出的是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再上几张街景:四公不知纪念哪四位,小孩站在屋顶上看到我拿相机拍他,不好意思躲到了哥哥的后面。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贵州行之十五:游览天龙屯堡古镇

下集着重介绍朱元璋屯兵雕塑、当地的“地戏”以及汉族服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