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相聚西塘后回马黎里之二:周宫傅祠
进得弄堂,便一直跟着前面的人走,窄窄的弄堂下面是石条路面,两面是斑驳的高墙。
一片已经被拆了房子但尚未建起新房的场地后面,一排粉墙黛瓦的新房已经完成。看上去应该就是新完成的周宫傅祠了。
果然,转过墙头,就看见了有两只狮子看守的大门,以及墙上的标牌:周宫傅祠到了。
人员陆续进入,黎里圈友已经候在门口,见我们到来,立马开讲。我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子,耳朵在认真地听,两只脚却在不停地走动,手中的相机也跟着讲解词,寻找着拍摄物,不时地来上一二张。
怕听漏了讲解,看到有文字标牌,还赶紧拍上一张。
下面的照片上已有解说词的就忽略不说了,没有的凭着记忆补上两句。
跟着人流群,走进弄堂:

一片荒场的后面,是已经建成的新房:
转过拐角,周宫傅祠的大门和标牌顿显眼前:
为何称之为周宫傅祠,而不是周公傅祠,大概是因为周元理的官位所致吧:

标牌上记得清楚,工部尚书、太子少保:
进门便是一道砖刻照壁:

照壁后面隔开天井,是一进带有耳房的五开间,耳房是供官员下轿的地方,当然也是轿夫歇息等待的地方:

天井里的两只荷花缸当然是防火用的,现在里面长着睡莲,赶紧拍上两张:


照壁的反面:

梁前牌匾:

周宫傅祠重修碑记:

门厅的解说牌:
过了门厅,便见一座碑亭:

因已不存,有拓片也是有幸:

亭内的御碑断成两截,还是近几年从人家的地里找到后,修复拼接复原:
驮碑的辟飍,头部和头颈也是新修补的,背部与碑的衔接部分,干脆不修补了,以便让参观者知道曾遭到损坏:

亭子的六根柱子,被断成十八截,被埋没土中几十年后,找回了十七截,图中的下面一截是新拼接上的:
被损毁的痕迹:
听完介绍后,对碑亭四周的拍摄:


走过御碑厅,进入后一进:

这些青石板都是为了恢复原样,由建设工人将碎片拼接而成,其中图中的这块是由20余块碎片拼接而成。
可见修旧如旧所花费的功夫之深:

两面墙上镶嵌了周公的诗词四块:
来到祭祀大厅前,香炉也是新浇铸的:


梁上的精细雕刻:

正中便是周公像:

两边墙上留下的文革遗迹,并未清除,据说留下它们,也是一段历史:


头顶上的大梁,不是疏忽,忘了油漆,而是为了保留原来的两块金如意:


祭台在文革中被用作学校操场的司令台,现在回归原址:
转过祭台,后面看见了什么下集紧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