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游之南麻知青亭
标签:
吴江南麻知青亭旅游 |
分类: 家乡面貌 |
又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南麻小学的老师照例要给新入学的孩子们讲“滋心亭”的来历。这座建于上世纪末的六角形仿古小亭,已经见证了14届毕业生离开南麻小学,在他们的眼中,也许这就是一个童年玩乐的场所,但对于建造这座亭子的人而言,这是一段历史,一段记忆中深藏的,怎么都抹不去的记忆。
别看这座不起眼的六角亭,几乎每年都会有两鬓斑白的人来到这里,回味当年的历史。《上海知青》经过调查了解,从建造年代推算,认为其极有可能是中国“知青第一亭”。
一座外表普通的六角亭
甫一踏进南麻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那棵高大的雪松,合抱粗,有十来米高。滋心亭就位于雪松的后面,边上还有一些灌木,加上高大树木的遮挡,不留意的话,很容易从眼前一闪而过。
据南麻小学的老师介绍,几乎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都会给孩子们讲述这座亭的来历。故事还得从四十多年前说起,当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成为一项全国的运动。从1962年起,苏州市区先后共有70000多名知青上山下乡,其中有一部分就来到了位于江浙交界处的南麻乡。
来到南麻的这批青年,不少是来自苏州高级中学的1968—1970届的高材生。“他们大概有七八十人的样子。”已近古稀之年的吴胜龙是当时的南麻小学支部书记,这批知青有不少被安排进了当时的南麻小学和南麻中学教书。
“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去锻炼自己”,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男女就这样来到这块完全陌生的麻漾河畔,在艰苦的环境中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一段岁月。1978年恢复高考,知青们陆续返回苏州城,曾在学校教书的这批高材生不少人陆续考上了大学,其中有人还成为了大学教授,继续自己教书育人的工程。
一段抹不去的深刻记忆
据悉,苏州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于1962年,此后到1977年的15年间,苏州市区先后共有70937名知青上山下乡,其中到苏州地区4个县农村插队落户的30232人。城镇知识青年到农村插队、插场,经历了艰苦的生活考验和劳动磨练,同时为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等作出了巨大贡献。1977年10月,中央决定恢复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废弃的高考制度,赢得了社会各界尤其是上山下乡“老三届”知青的一致拥护。据苏州市区统计,1978年共有2000余名考生参考,共录取460名,其中研究生17名,本科179名,专科169名,中专95名。
然而,和全国各地的知青一样,那段经历,在知青们的成长过程中刻下了一个深深的印记。闲暇之余,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陆续回访南麻,把它当做“第二故乡”,成为他们找寻共同的青春记忆的地方。
1998年12月15日,下乡插队30年纪念日,当年的小年轻两鬓飞霜,都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回忆当年岁月的同时,也思考着留下些什么,苏高中校友、知青之一的李仁纲提议,仿造古人建亭刻碑在当地建造一座亭子,以铭记那段人生。因为当时很多人都当过老师,经过商议知青们决定就在南麻中心小学选址,建造一座小亭,名字就叫知青亭。
据悉,“知青亭”亭名由苏高中的老校友、苏州知名书法家、苏州书协副主席葛鸿桢题写,当年的南麻中学乡村教师,如今的苏州大学中文系教授范志新撰写了碑文。
奠基那天,当时的南麻镇政府还举行了隆重的仪式。
可能是中国知青第一亭
从此以后,这座亭成为这批苏州知青记忆的见证,时常可见两鬓斑白的老人或站或坐在亭边沉思。
其实,这座知青亭也在南麻毕业生中留下了深刻记忆。南麻中心小学学生专刊(02-03学年第2学期)李茜写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雪松西南方的草坪里有一个六角的亭子,名叫“知青亭”。亭子是由水泥柱支撑的,上面是绿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很是美丽。亭里有大理石的石凳,下课了,同学们在这里歇息、说笑,一时会充满着快乐。
2008年的重阳节,正值上山下乡运动四十周年之际,苏州知青一行二十余人又一次回到南麻,在知青亭和《知青亭记》碑前合影留念。大家相约2018年再聚。后来,李仁纲去了美国,知青亭的照片登上了美国南加州中国知青协会主办的期刊 《知青》第七期封底,并配发了一篇短文《心中的知青亭》。此事偶然被《上海知青》 杂志社总编王建国知晓,去年夏天,王建国和主编颜新成来到南麻,寻访知青亭和它背后的故事。随后由颜新成主笔的《中国知青第一亭》,刊载在2011年7月的《上海知青》上,文中根据其建造历史,将其赞为“中国知青第一亭”。
吴胜龙告诉记者,当年这座亭建造的过程也颇费了一番波折,最终亭碑被放置在了亭侧。后来,因为“知青亭”的匾额年代久远腐朽,学校又请当地书法名家,取其谐音,题写了新的亭匾“滋心亭”。因为校园建设需要,亭碑被暂放置在了学校会议室。记者站在碑前,细细阅读这篇《知青亭记》,“十年浩劫……以衣衣我 以食食我……”也许,建造这座知青亭,除了想留下点什么,还有他们对当地群众割舍不下的感激之情。





















相关链接:
吴江一日游三镇概述
吴江游三镇之震泽古镇
吴江游之震泽师俭堂一:大顺米行
吴江游之震泽师俭堂二:大厅及展览
吴江游之震泽师俭堂三:内室陈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