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引用
《阿拉丁》变身灰谐剧
选段 和顾小倩同学跑去opera house谋划看舞台剧,《阿拉丁》成为我错过《美女与野兽》后极具期望的选择。孰料……好端端的阿拉伯神话被英国人民折腾成了“多元异国文化”结合本土喜剧表演的大荟萃:首席大仙(不晓得哪里杜撰出来的,估计是觉得印度的神话体系和奥林匹斯山类似,东方版宙斯不可或缺吧)和戒指仙是欧洲风格服饰,一众男女主角警察贫民甚至Queen(也不记得原著里还有这角色)都是日本服饰,剧场外则贴着汉字的宣传而且不伦不类贴了个“简陋版”春联,英国传统戏剧的诨科打佯……唯一,灯神同学好歹是印度服饰。顾小倩看得还颇有兴致,我就不行了。加之前一晚未睡够,剧场上直打呵欠。 这两段的开场的时候偷录的,哈哈,明晓得是侵犯版权的事情。不过剧场里拿手机偷录给逮到的也不少呢。光看着演员们唱唱跳跳得蛮闹腾的。观众有一半是孩子,非常得配合角色们的互动要求,叫摆手就摆手,一呼百应,颇有些声势。我问顾小倩,这群半大的孩子,看得懂被改编成这样的爱情故事版阿拉丁么?“早熟呗~”天哪,3,4,5,6岁的小孩都早熟成这样了?! 阿拉丁是我做孩子时读的神话。那时八大本的插图版《世界童话名著》是我三年级前记忆的重头戏,所以一直到现在,也狠喜欢各式童话神话和寓言。本着去看《阿拉丁》的念头,却看了个不伦不类的改版,大失所望。有些东西,已经为“潮流”所抛弃,为所谓的多元文化所侵蚀,不复可寻了……曹丕兄,清照姨尚且可感概“物是人非”,而如今,我们回首的时候,已经是人非物亦非了,想寻个借物抒怀的托都难呵。
前一篇:Bristol 的offer!
后一篇:日记 [2009年0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