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是一个错误的理念 作者:北京四中教师(91岁)周长生
(2014-12-15 21:37:00)
标签:
汽车 |
分类: 散文原创 |
我们的学生之懒,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懒于读书,懒于思考,懒于总结归纳。学生的这个三懒,难道不是教书育人造成的吗?教书育人的结果不是变成了教书育懒吗?。
事实上,教书不育人,育人勿教书。所以,应该把教书育人之“教育”这个概念废除。废除教育,可以,但不能废除育人。用什么东西替代“教书”呢?用劳动(体力或脑力)或用读书,或用思考。所以,可把“教育”改为,“劳育”或“读育”或“思育”。古往今来的大量事实证明:读书可以育人,思考可以育人,劳动可以育人。可见,我所说的废除教育,实际上,是废除传统的教师的教书,把教师的讲课活动代之以学生的读书活动。
凡是通过教师教书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读书获取。绝无例外。并且学生读书理解的效果,要比听讲好的多得多。
这个看法是不对的。如果老师讲授的知识,书上根本没有,学生怎能通过读书得到呢?
教师可以把要讲的知识写成文字不就解决了吗?难道教师还对学生保密吗?
老师逐字逐句讲,学生逐字逐句读,不是完全相同吗?学生逐字逐句读,可以适应自己的思维状况。有时,一个字,一句话,需要重复很多次,甚至一两天。老师讲就无法解决。所以,老师不论怎么讲也无法代替学生的阅读思考。这就是教书不能育人的根本道理。
读书育人代替教书育人,符合实际吗?
华罗庚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古今中外,事实太多太多了。无师自通这个成语,就是自学成才的充分证明。
当然,现在要把“教育”二字废除,改为“读育”,而把中央教育部改为中央读书部,把大学的教育系改为读书系,很不现实。但是,可把学校里的教课改为读书则是很容易做到的吧?
如果把读书当做学校的中心任务,那么,不要几年,中国就会变成一个早已期待的那个教育强国。
总之,我是按照“教育”二字的本意“教书育人”质疑教育这个名称的,从而提出来废除“教育”这个概念的。。
教育二字的含义,如果说成育人的活动,而不是教书育人,那就成了永恒正确的东西,这样就绝对不能废除教育这个概念。教戏、教歌、教舞就不能叫人家自学。各种球类的教练,也不能只说个自学就算完成任务吧?
总之,根据古往今来的历史经验,把教书育人简称教育成为人类的一个事业,是一个误区。所以教育是非科学的东西。
事实上,中国教育的病根就是教书育人。这是我对教育改革的基本观点。如果不改变,那只能支离破碎少慢差费。
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人郑立新也认为中国的教育体制是摧残青少年。
俗话说,事实重于雄辩。如果有人能找出一些教材,证明学生怎么读都读不懂,只有教师讲才能明白,那就应该承认“教书育人”之“教育”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