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过胡同(之三)西四北八条——西四北三条

(2018-12-17 09:55:38)
标签:

西城区

西四北三条

胡同故事

图片

杨柳岸晓风残月

分类: 北京胡同

西四北头条至八条,是北京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之一,也是西城最大的四合院保护街区。其范围东起西四北大街,西至赵登禹路;南起西四北头条,北至平安大街,面积约三点二平方公里,已被定为北京旧城历史精华地区的核心保护区。它形象地展示着北京的城市肌理,成为不可复制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西四北头条至八条形成于元大都城时期,至今仍然保留着元时的格局,同时又体现出鲜明的明、清风格。元、明、清以来,多为达官显贵或富人居住的大型四合院。现保存较好的四合院有西四北三条11号、19号,西四北六条23号等。作为京城历史最悠久的街区之一,西四北头条至八条记载着元代以来京城核心地带百姓的生活状况,展示出丰富的人文内涵。

曾经家住砖塔胡同二十多年,离西四北八条甚近,常常经过或遛弯走过这些胡同。但作为一种对人文地理文化的追寻,还是第一次这么细细的行走,其间包涵着探索的用心,所以特别把这个行走过程记录下来,与同道中人分享。

行走中,对胡同的感受有两点,一个是静谧,无论大街上如何的热闹、喧嚣,一走进胡同,不过几十米,一种寂静的气氛便迎面扑来,将你包围,让你感到安宁、踏实;第二个感受是烟火气,在胡同中行走,常常看到三五个老人晒太阳聊天的、当街晒被子的、提着兜子买菜的、提着买回的早点匆忙赶回来的,还有早起遛狗的,去公共厕所倒便盆的,等等,满满的人文气息充斥着,暖暖的,让人感觉到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日子,根儿就在这里。所以,我喜欢胡同。胡同是北京的魂儿。


 

走过胡同(之三)西四北八条

——西四北三条


 

拍摄西四北三条是在11月10日的下午,那是个周六,原本没什么安排,不成想突然又来了活儿,不得已耽搁了,直到下午3点才赶到西四北三条。因为是周末的午后,深秋时节,天儿也不错,这胡同里竟然热闹了许多。

这条胡同里的四合院保护的比较好,5号、9号、11号、13号、19号、23号、25号、26号、27号、31号、33号、39号、59号都是保护较好的四合院。从门牌号可以看出,单号在胡同北边,双号在胡同南边,而大多保护好的四合院都在胡同北侧。这与风水有关。北京的四合院建造在东西走向的胡同北侧,四合院为正四合院,院门面南临街,门开在南墙东边,这在八卦中是“巽”位,在风水上是吉祥的位置,也是柔风、润风吹进的位置;如果是胡同南侧的四合院,如果南面不临街,开不了院门,则在北房西边开门。这种院门的定位,则完全是受了北方自然环境和古代建造房屋的风水说的影响。

http://s3/mw690/001hm3k9zy7q26AoiLU22&690

 

西四北三条,明时称箔子胡同。(所谓箔子,有两种解释,其一:就是用苇子秆或秫秸编成的帘子,其二:又叫苇箔,是一种建筑材料,就是涂上金属粉末或裱上金属薄片,用做纸钱)。当时,这条胡同里因有这类作坊和商铺而得名。

http://s14/mw690/001hm3k9zy7q26C74gBfd&690

 

西四北三条,东起西四北大街(明清时称为大市街),西至赵登禹路,全长527米,与小绒线胡同相交。元代和明朝时属于鸣玉坊地域,清朝时划归正红旗辖区。到了清代时,按谐音改称雹子胡同、报子胡同。我对这个报子胡同印象颇深。家里曾经有老家儿,到北三条办事从来不说北三条,只说“报子胡同”。印象里,从动物园到五间楼的7路公共汽车,过了白塔寺就是报子胡同。好像站牌上至今仍是是这个名字。

1965年北京街巷名称调整后改做西四北三条。

http://s15/mw690/001hm3k9zy7q26GMXr85e&690

http://s2/mw690/001hm3k9zy7q26YDA0V11&690

http://s7/mw690/001hm3k9zy7q26Z4boWa6&690

 

我是从西四北进入胡同的。午后时分,胡同里人来人往。



http://s11/mw690/001hm3k9zy7q26ScArwfa&690

http://s1/mw690/001hm3k9zy7q271ahrO60&690

 

作为北京旧城历史精华地区的核心保护区,胡同管理非常规范。保安来来回回地巡逻。

http://s5/mw690/001hm3k9zy7q273pooY74&690

 

这家类似山门的建筑就是曾经的隆长寺。

http://s6/mw690/001hm3k9zy7q276R7Zr55&690

 

这里是西四北三条3号。进胡同里不远的路北。

http://s15/mw690/001hm3k9zy7q279eWXI1e&690

 

这里原为明代建的隆长寺,今尚存山门、几重残殿殿堂和诗碑,石门额上书“赦建护国圣祚隆长寺”,字迹仍依稀可辨。这里是西城区保护文物,现为民居大杂院。

http://s16/mw690/001hm3k9zy7q27aY4xN9f&690

http://s2/mw690/001hm3k9zy7q27hAYwx61&690

 

隆长寺曾是明代的外汉经厂。明代在皇城地安门内设有汉经厂,是专为皇家刻印佛经、儒家经典和皇家文件的机构。也印刷过《三国演义》、《百家姓》等通俗读物。后来又在这条胡同里设有同样机构,相对于皇城内的汉经厂,这里叫外汉经厂。宫里负责书写抄录的太监年老后,往往被派来看守外汉经厂。到了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外汉经厂奉赦改建为皇家大庙——护国圣祚隆长寺。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隆长寺曾重修。据说寺内曾有一尊近5米高的铜佛,造型为毗卢佛身,下有千瓣莲座,每瓣上都刻有一小佛,称为千佛绕毗卢。此佛雕刻精湛,造型优美,是不可多得的佛像珍品,现移至法源寺内。(据说,院内一间小房的墙壁上,嵌有清代乾隆皇帝重修寺庙时题刻的诗碑,乾隆题诗的前四句尚清晰可辨:“燕都四百载,梵宇数盈千。自不无颓废,岂能尽弃捐。”)

http://s14/mw690/001hm3k9zy7q27ctc4Jcd&690

 

山门西侧墙上贴着一张“公示”,今年的9月10日北京市西城区房屋土地经营管理中心贴的,是一张腾退公告。从东侧门望进去,院子里工人还在工作,好像在抬什么东西。细细看,似乎没什么居民了,看来都腾退离开了。想不到,短短两个月,这么大一处院落,估计也要有几十户人家,居然这么快就完成了腾退工作。经过同意我走进了这座当年的隆长寺,后来的大杂院,山门、大殿、后殿、两旁的侧殿,整体的格局依然保存完好,后来的居民大杂院,曾经的模样也依稀尚存。

http://s7/mw690/001hm3k9zy7q27oKLt476&690

http://s4/mw690/001hm3k9zy7q27pD42f93&690

http://s15/mw690/001hm3k9zy7q27BOyCO4e&690

http://s11/mw690/001hm3k9zy7q27Cht6W9a&690

http://s5/mw690/001hm3k9zy7q27CpeC0a4&690

http://s9/mw690/001hm3k9zy7q27CjfVm88&690

http://s15/mw690/001hm3k9zy7q27CKldQ3e&690

http://s11/mw690/001hm3k9zy7q27CzT8Cda&690

http://s8/mw690/001hm3k9zy7q27Do3sP57&690

http://s13/mw690/001hm3k9zy7q27DfMYcec&690

http://s8/mw690/001hm3k9zy7q27DLlaf67&690

http://s6/mw690/001hm3k9zy7q27DBF6R35&690

http://s15/mw690/001hm3k9zy7q27E41n89e&690

http://s7/mw690/001hm3k9zy7q27DWeAm46&690

http://s16/mw690/001hm3k9zy7q27Emh0Hdf&690

http://s2/mw690/001hm3k9zy7q27ECBwZ81&690

http://s3/mw690/001hm3k9zy7q27EADl0b2&690

http://s11/mw690/001hm3k9zy7q27F4mWm8a&690

http://s12/mw690/001hm3k9zy7q27F9Axl8b&690

 

现在尚存山门和部分殿房。

http://s12/mw690/001hm3k9zy7q27Lsc1d2b&690

 

隆长寺对面是西城区新街口少年宫。正是周末,不少家长在少年宫门口等着接孩子。

http://s16/mw690/001hm3k9zy7q27UezL19f&690

http://s13/mw690/001hm3k9zy7q27UB8OU6c&690

http://s11/mw690/001hm3k9zy7q27UP9Qm5a&690

http://s4/mw690/001hm3k9zy7q27VfRoD83&690

http://s5/mw690/001hm3k9zy7q27VwOsQf4&690

http://s1/mw690/001hm3k9zy7q27Vo5BSb0&690

 

胡同本来的模样

http://s3/mw690/001hm3k9zy7q27YTA9s82&690

 

下象棋的老爷子们,是胡同里平常的一景儿

http://s15/mw690/001hm3k9zy7q28hoGx87e&690

 

7号是胡同北唯一一栋楼房

http://s13/mw690/001hm3k9zy7q28lxj3uec&690

http://s12/mw690/001hm3k9zy7q28lpwV55b&690

 

西四北三条11号是著名的西四北幼儿园。

http://s9/mw690/001hm3k9zy7q28oazFu48&690

 

据说,这是一座带花园的中型四合院,建于清末民初。广亮大门。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西边是住宅,院落共四进,坐北朝南;东边是花园,建有花厅、游廊、假山。右拐为倒座房,垂花门内为二进院,有北房和东西厢房,三进院落和二进院落格局一致,最后是后罩房院内建筑皆有彩绘,室内以落地罩作为间隔。大门、影壁上有精致的砖雕图案。此院原为国民政府委员、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马福祥(1876年—1932年)的住宅。现在除花园中假山被拆除建房外,整座院落格局未变,保存较完好,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这里是西四北幼儿园所用。(不能进去参观,内容摘自网络介绍)

http://s3/mw690/001hm3k9zy7q28w8n1U12&690

http://s14/mw690/001hm3k9zy7q28welY1ed&690

 

前院西侧一株高大银杏树。正是深秋时分,银杏树绚烂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http://s16/mw690/001hm3k9zy7q28Ay89x1f&690

http://s5/mw690/001hm3k9zy7q28ALeMQ54&690

http://s10/mw690/001hm3k9zy7q28FkfDr39&690

http://s10/mw690/001hm3k9zy7q28FISV359&690

http://s5/mw690/001hm3k9zy7q28FxbGQ94&690

http://s16/mw690/001hm3k9zy7q28GhScT8f&690

http://s2/mw690/001hm3k9zy7q28G5Shj01&690

 

和11号相比,西四北三条19号作为一家小型四合院格局更为典型。小院建于清代晚期,坐北朝南,建筑格局完整,是一座典型的小型四合院住宅。进院北侧有一殿一卷式垂花门一座,二进院由正房、耳房、厢房组成,四周环以游廊。大门紧闭,不可能进去欣赏,不过大门门楣栏板砖雕牡丹花图案漂亮至极。

http://s13/mw690/001hm3k9zy7q28MygPO3c&690

http://s9/mw690/001hm3k9zy7q28MEEo8b8&690

 

西四北幼儿园对面的院子大门紧闭,正在建设中,看不出是做什么的。据说这里曾经是西城教委。

http://s11/mw690/001hm3k9zy7q28SOxdg0a&690

http://s9/mw690/001hm3k9zy7q28TmOBW38&690

http://s15/mw690/001hm3k9zy7q28TKN1c8e&690

http://s8/mw690/001hm3k9zy7q28TEE3Z47&690

 

23号大门与众不同,很深的门洞里面另有一番天地。

http://s15/mw690/001hm3k9zy7q296ToMS3e&690

http://s2/mw690/001hm3k9zy7q297L5kJ71&690

 

25号是西四北四条小学。铭牌上写着区红旗官学。看来这里是小学的后门。

http://s9/mw690/001hm3k9zy7q299g5Xqe8&690

西城区西四北四条小学是京城最古老的小学之一。学校前身是前清义塾。自清光绪九年(1883年),“正红旗官学”由阜成门内巡捕厅迁到报子胡同14号,学校由“前清义塾”改为“正红旗官学”,是当时的八旗学校之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为八旗高等小学堂。1905年在受璧胡同25号建分校,改名为京师公立第四小学堂。民国后改称北京市立第四小学堂。1928年以后,曾改名为“北平市立第四小学堂”、“北平市立报子胡同实验小学校”、“北平师范附属小学”。算起来,至今已经有135年的历史了。学校校舍分为该校与分校,总占地面积6657.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188平方米,操场占地面积600平方米。两处教学用房均为老北京四合院的红砖灰瓦平房,四合院院中套院,该校与分校门对门,该校院深横跨四条、五条,由操场和两进院落组成,分校横跨四条、三条、由三进院落组成。校舍建筑历经百年风雨。

http://s11/mw690/001hm3k9zy7q2akBXNE4a&690


据说,著名作家王蒙、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方复之、第一位徒步考察黄河长江全程的科学家杨联康、著名导演陈凯歌、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董浩等都毕业于这所学校,董浩就出生在四条胡同里。

http://s5/mw690/001hm3k9zy7q2ap7RoU74&690

http://s14/mw690/001hm3k9zy7q2apdkAd7d&690

http://s8/mw690/001hm3k9zy7q2aoZNkz97&690

 

西四北三条39号是京剧艺术家程砚秋先生故居,坐北朝南的两进院落,面积约390平方米。程砚秋先生从1937年起直到逝世前寓此。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不开放。

程砚秋先生(1904-1958),原名艳秋,满族,北京人。程砚秋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他自幼家贫卖身学艺,初习武生,后改习青衣。根据京剧传统艺术并经王瑶卿先生指点和自身的嗓音特点,他创造了唱腔低迴委婉、如泣如诉,表演细腻真切,深受欢迎的程派艺术,至今仍在舞台上广受好评,传承不息。程先生1937年买下此宅,这也是程砚秋先生在北京所购置的第一处房产,直至逝世前一直在此居住。故居是一座不大的规整的四合院,坐北朝南。进大门迎面是照壁,倒座房四间,经垂花门入正院,北房三间两明一暗,东边为卧室,西边是书房,名“御霜书斋”,东西厢房各三间,东小院中为厨房,故居现保持原建筑格局。程先生用过的剧本、戏装、生活用品等均保存完好。现故居为程先生后人居住。

 

http://s15/mw690/001hm3k9zy7q2bp8aTkfe&690

http://s13/mw690/001hm3k9zy7q2bpwKWUac&690

http://s4/mw690/001hm3k9zy7q2bpQQwjb3&690

http://s7/mw690/001hm3k9zy7q2bpDGRM26&690

http://s11/mw690/001hm3k9zy7q2bq2kvo9a&690

http://s16/mw690/001hm3k9zy7q2bq2kvZbf&690

http://s15/mw690/001hm3k9zy7q2bpXCqyde&690

http://s12/mw690/001hm3k9zy7q2bqo6DNbb&690

http://s10/mw690/001hm3k9zy7q2bqvMYV49&690

http://s16/mw690/001hm3k9zy7q2bqjNnh8f&690

http://s3/mw690/001hm3k9zy7q2bqHeVk82&690
西四北三条,5号、9号、11号、13号、19号、23号、25号、26号、27号、31号、33号、39号、59号都是保护较好的四合院

http://s16/mw690/001hm3k9zy7q2bAfqOj7f&690

http://s15/mw690/001hm3k9zy7q2bACUPQ9e&690

http://s16/mw690/001hm3k9zy7q2bAqwLd7f&690
胡同里,服务设施非常到位

http://s10/mw690/001hm3k9zy7q2bLaUt3a9&690

http://s9/mw690/001hm3k9zy7q2bLCzEc28&690

http://s8/mw690/001hm3k9zy7q2bLs4dx87&690

时间过得真快,当从西四北三条西口走出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下来了,夕阳下,一群鸽子在胡同上空翱翔,下次继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