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生活变迁情感故事 |
分类: 一锅乱炖•美味可口 |
杀鸭的学问
文/桐城一派
行文之前,先说一个笑话。
那是桐城读高中时的事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学校的伙食那是相当地差,天天冬瓜榨菜,而且油水很少,从开学吃到学期结束,以至于现在一看到冬瓜就要翻胃。只有到了周末,伙食质量才稍微有所提高,菜肴中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肉末,算是吃荤了,我们称之为“打牙祭”。
有一次住校生大会上,支部书记大声地说:“同学们,明天是周末了,为了改善伙食,经学校研究,准备杀两只鸡。”话音未落,下面已经是笑声一片了。杀两只鸡?全校数百住校生怎么吃?后来才知道,支部书记是外地人,家乡口音特浓,“杀两只猪”听起来像“杀两只鸡”,难怪同学们要笑翻天了。
好了,言归正传。
小时候,谁家逢年过节不杀只鸡鸭啊。杀鸡鸭那天,我和哥哥早早就蹲在道地上,等候父亲杀鸡的那一刻。而胆小的姐姐最怕见血,远远地躲在门背后。只见父亲把菜刀在砂砖上来回磨几下,左手握着鸡翅膀和头颈,握刀的右手拔掉鸡头颈处的毛,等露出鸡皮后,手起刀落,可怜的鸡鸭们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就呜呼哀哉了。
在褪毛的时候,父亲说起了杀接鸭的诀窍:“这杀鸡杀鸭看似简单,其实是有窍门的,杀鸡要杀颈,杀鸭要杀扳,否则事半功倍。”我和哥哥听了频频点头,记住了这“10字”要诀。
等成家后,这杀鸡杀鸭的事就落在了自己头上。记得第一次杀鸡,我学着父亲的样子,把菜刀在石头上来回磨了几下,左手握着鸡翅膀和头颈,妻在一旁握着鸡爪子,我拎起菜刀,照准鸡颈部来回割了几下,鸡血汨汨流出,刚才还在用力挣扎的鸡,不一会儿就一动不动了。杀鸡要杀颈,嘿嘿,果然灵验。
但在杀鸭时,却出了洋相,甚至于有点后怕。那次,妻子买了只麻栗鸭,我照例把菜刀在石头上来回磨了几下,左手握着鸭翅膀和头颈,妻在一旁握着鸭爪子,我拎起菜刀,照准鸭颈部来回割了几下,鸭血汨汨流出。我一看差不多了,就把鸭子往地上一放,去准备褪鸭毛用的热水。
刚一转身,那地上的“死”鸭突然站立起来,妻子大惊失色,我也有点不知所措。只见那鸭子晃晃悠悠走了几步,有点失神的眼睛瞪着我,看得我心里有点发毛。我赶紧捉住鸭子,拿起菜刀,手起刀落,鸭头应声而落。
杀鸡容易杀鸭难,同样是禽类,难道鸭的生命力比鸡强?带着这个疑问,有一次回老家,我问了父亲。父亲哈哈大笑,说:“问题出在你没掌握杀鸭的门道。杀鸭要杀扳,就是说你杀鸭时,要紧紧用拇指和食指钳着鸭颈,将其拉直,再在鸭颈近头部处割断喉管,并迅速将鸭头稍向上弯,使血流出。”
哈,原来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