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天下足球•一网打尽 |
苦舟、苦李既是连襟,又是文友,更是一对如假包换的铁杆球迷。
痴长一岁的苦李可以说是老资格的球迷了。早在1982年马德里世界杯时,苦李就守着村里惟一的一台黑白电视机,迷上了那只黑白相间的足球。后来上了大学,苦李不甘做个电视球迷,报名参加了中文系足球队,司职正选守门员。别看苦李瘦得像根竹竿,身手却很敏捷,无论角度多刁的射门,他照样给你扑出去。三年大学,中文系两夺冠军,一次亚军,苦李功不可没。“要不是决赛时我受伤下场,我们就三连冠了。”谈起往事,苦李至今耿耿于怀。
说起苦舟的球迷史,还有一个小插曲。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时,苦舟正好在杭州进修。同寝室一位来自舟山群岛的球迷,常常后半夜起床看球。起初苦舟顾虑重重,怕影响第二天的学习,但终究挡不住舟山球迷的盛邀和宋世雄机关枪般的解说。一不小心,苦舟也成了球迷。
在经历了痛苦的“黑色三分钟”后,苦舟和苦李成了连襟。成了连襟后的苦李和苦舟,又一起承受了“伊尔比德之痛”和“金州惨案”。
1994年,苦舟和苦李迎来了国内职业联赛,两人自然是如鱼得水。出道较晚的苦舟走在了苦李前面。他淘汰掉只有8个频道的老式电视机,新添一台
当然,苦李也有很多地方叫苦舟佩服。比如记性。倘如好几年前的一场比赛,苦舟忘了比分,只要问问苦李,立马知道答案,甚至那个球是由谁传的,又由谁带球晃过多少后卫,最后从哪个角度用哪只脚射进门,也给你交待得煞煞清爽,一点不拖泥带水。
苦舟、苦李除了看球,还常常一起评球、写球。一杯香茗一根老烟,两人一聊就是半天。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近几年来,两人写的球评散见于全国各地的报刊。苦舟又比苦李“领先一步”,率先告别纸笔,键盘敲敲,“伊妹儿”发发,令苦李艳羡不已。
面对屡战屡败的中国队,苦舟和苦李往往黯然神伤,无言以对。两人都觉得此生也许看不到中国队打进世界杯的那一天。不料神奇教练米卢带领国足打进了韩日世界杯,两人的“世界杯梦”终于实现了,苦舟更是一了亲临世界杯赛场、为中国队加油呐喊的夙愿。
走了神奇米卢,来了哈恩教授。苦舟、苦李以为中国足球这下再也不会停留在“胜一场、平一场、进一球”层面上,总以为该到脱胎换骨的时候了。岂料来自进攻足球王
外来的和尚念不好经,本地和尚也好不到哪去。有“朱克洋”美称的朱广沪,崇尚切尔西的踢法,但他不是穆里尼奥;提倡“疯狗精神”,但他火候不够。中伊之战一结束,苦李立马一个电话打给苦舟,用词简洁,像拍电报似地:“无话可说!”
沉默良久,苦李说:“好在还有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