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现代学校文化的显性与隐性文化

(2014-12-27 16:32:41)
标签:

转载

关键词:

    现代学校文化  显性  隐性

 

内容摘要:

    现代学校文化,即具有时代特征、现代化特征和直面教育改革特点的学校文化。它主要包括显性的学校文化和隐性的学校文化两种。             

                       现代学校文化的显性与隐性文化

中山实验高级中学  董培仁

学校文化,广义地讲,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地讲,指通过教育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师生共同遵循的办学宗旨、价值观念、学校作风与传统、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总和以及折射出上述内容的各项物质载体,主要包括学校特有的物质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现代学校文化,即具有时代特征、现代化特征和直面教育改革特点的学校文化。

现代学校文化包括显性的学校文化和隐性的学校文化两种。

显性的学校文化主要是指学校文化的物质形态,可分为基础设施文化、自然人文环境文化等,是现代学校文化的硬件,是我们走进校园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载体。包括学校的建筑物与布局,及其风格,文化设施,学校内部的陈设与布置、学校的绿化与美化等。如果这些学校的硬件都具备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就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显性的学校文化建设内容具体包括学校建筑文化的建设,如学校建筑的布局设计与建设、各种建筑物的命名,正校门、大型壁画、校史馆的设计与修建;学校绿化与美化,如学校绿化景点、学校雕塑等的创作设计与修建;内部陈设布置,如学校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厅堂的陈设布置、教室、走廊的布置;学校传播设施,如学校标志的设计与制作,黑板报、橱窗、阅报栏、标语牌、广播、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设备设置等。这些文化建设主要依赖于一个学校的经济投入和建设规划。在今天的校园生活中,知识学习的比重越来越大。不少学生抱怨,走进学校,迎来的是单调、乏味的一天又一天,做不完的作业,交不完的试卷。如果他们再生活在一个破烂不堪的校园里,没有良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排泄学习的压力,那么就会有不少学生无法承受校园生活的枯燥乏味和校外世界千姿百态的反差而表现出厌学的情绪。而教师在这种环境中也会感到工作压力重、心情不能放松,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或者造成人才流失。

因此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尽可能好的做好学校的显性文化建设--即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使学生一走进校园就感觉到这是一个最适合自己读书学习的好地方。

有些学校物质条件的改善方面的确很有起色,同时还健全了许多规章制度。但我们也要注意到,规章制度、校园建设只是校园文化的一小部分。一所学校真实的学校文化,是不能在“环境优美”、“名言警句”、“校风校训”或“雕塑图片”中寻找的。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文化精神,即隐性的学校文化。学校的文化精神应该是学校教育观和人才观的集中体现。沐浴在学校文化之中,在学校文化引领下,学生不仅完成了学业任务,而且在思想、行为、情感、习惯上受到感化和影响,这就是学校文化存在的主要价值。

“隐性的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行为和观念。一所学校要形成自己的特有的隐性学校文化,就必须培养教职员工的共同行为和思考模式。学校文化的核心是主流价值观,它是开启学校文化之门的关键。学校崇尚什么,杜绝什么,决定着学校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向和处事方式,可以使一个学校永葆青春的活力。我们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发展教育”,发展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发展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自主发展、和谐发展、特长发展的高中生。我们倡导“用明天的眼光办今天的教育”的信条,学校是师生、家长共同成长的园地,要用爱的力量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温馨的校园,挖掘师生的潜能,张扬他们的个性,让所有的‘金子’在这里发光!这些主流价值观不是一座静静的山脉,而是一条流淌的河流,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充实和完善。

隐性的学校文化就是将学校文化的主流价值观转化为为教师的内隐概念,变成教师教育教学的自觉行为。

如果教师先前已形成了一些缄默的价值观,没有受到触动、被澄清,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不能真正地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必然造成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与教育教学行为的分离。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让教师不断践行学校的主流价值观。例如:在践行“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最具服务精神的教育”这一价值观时,我们可以深入课堂,记录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引导教师回顾、反思自己的服务意识。在整个反思的过程中,那些隐性的价值观就被推到了前台,许多缄默的价值观呈现后,在多次的碰撞中就会被澄清。

“隐性的学校文化”建设首先是抓教师的行为建设。理论再好,学校教师开会时会风不好,讲空话、改作业、打瞌睡……行为没有转变,再好的理论也是苍白的。教师行为该抓什么?主要的方面是:教师的备课、上课、评课、学习提高、人际交往等。这些抓好了,学校的发展指日可待。当然,真正抓好“学校文化”建设,深层次地推动学校的发展,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

“隐性的学校文化”建设其次是抓学生的行为建设。现代的教育观念要求学生是学校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言行举止等学生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是指学生在学校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我们的隐性学校文化建设要抓的学生行为建设主要包括:学生文化丰富的表现形式方面的建设,如学生的价值追求、民族精神、学习观念、思维方式、日常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礼仪、待人接物、衣着、饮食、消费等;文化多样性与学生应有主导价值观的理解与认识方面的建设,如学生价值观发展的引导,对社会倡导的主导价值观认识的提升,对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对西方价值观的融合,对新的价值观的生长;社会转型时期学校价值观教育与学生主导价值观的构建方面,以及学生主导价值观的评价方面等。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创造——享受——再创造的动态过程,通过反复积淀、升华,呈现出特有的生命力。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关注教师和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学习、情感体验,只有让师生不断获得进步和成功,学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