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纪念屈原,莫以端午的名义

(2009-05-27 16:32:18)
标签:

端午节

屈原

龙舟竞渡

以端午的名义

公祭

杂谈

分类: 照猫画虎

纪念屈原,莫以端午的名义    端午到,粽香飘。当俺怀着良久又久久才酝酿出来的崇敬心情面对屈原时,却有人不知趣地大声站出来破坏美景质问曰:除了粽子,端午节还剩下什么?此语于猛然间会给人以唐突感,其实细思量,然也!我们以端午的名义,究竟是纪念屈原的心意多一些,还是借此搞消灾避疫、娱乐活动的冲动更多一些?以鄙人的感觉,端午尽管已被“法定”,但“以屈原名义”搞“羊头卖狗肉”的成分还是多些。

    故,五月五,屈原哭。俺的意思应该十分明了:整天憋屈在九泉之下的屈原老爷子,只有在每年端午节前后才得以风风光光地露露脸,怎知眼看众人欢声笑语吃完粽子划龙舟、划完龙舟鸟兽散,不知屈老爷子是该激动兴奋呢,还是倍受冷落而痛哭呢?或许有人说,你个不学无术的搅屎棍,连点起码的历史常识也不懂:屈原一生都在为其子民之苦痛心疾首,他心中怀有若汩罗江水般的痛苦,哪里有功夫抹鼻子痛哭?俺承认,屈原之所以能历经2000多年还为普通民众所铭记,其“孤忠”确已深入民心并感人至深。

    最让人崩溃的莫过于事与愿违。当人们彩旗招展地打出纪念的旗号时,问题似乎也若隐若现:对于屈原这样一位能为民众之疾苦投江而终的伟大爱国诗人,我们大多只是在搞完龙舟竞渡之余才惶惶然躬拜其灵位,是否有那么一点点过分?事实是,过了端午这天,屈原又会被人迅速“遗忘”直至下一年的端午——“应景纪念”若此,是不是太那啥?!

    “应景纪念”原本就有。说到这事不能不说说雷锋。当然,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可比性,俺也并非有意导演二者之间“关公战秦琼”的好戏,只是今人对于雷锋愈来愈冷漠的纪念方式(甚者至今已无任何仪式)——从当年传说中的“全民皆雷锋”,到后来的“雷锋三月里来五月里走”,再到如今的“三月鲜花春意闹,惟不见雷锋气息一丝到”—— 让俺有种从头到脚的悲哀感。

    哪里有纪念,哪里就有过场。纪念雷锋毕竟没像纪念屈原这么有“法定性”,而且雷锋似乎也没屈原更有历史积淀性,但看起来热热闹闹的端午节,实质而有意义的内容又有几何?除了传统媒体上几篇艰涩难懂的纯纪念性文章、看似热闹无比的龙舟竞渡、形式大于内容的文化节、排场有余诚心不足的公祭之外,究竟该以何种形式继承并发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没人明示。人们口头提到最多的倒是如何如何捣鼓、折腾粽子,难怪有人疾呼“端午节只剩下了粽子”、“端午节挂羊头卖狗肉”。

    在道德滑坡的年代,人们借端午节推崇屈原的爱国精神乃人之常情,但若仅仅限于品品粽子、划划龙舟、搞搞公祭就了事,日后难免会让屈原重蹈雷锋的覆辙。其实,纪念古人的形式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以某种切实可行的方式继承并发扬先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针对屈原的遭遇,鄙人同事深有同感,昨儿就有人嘀咕了一句堪称雷人之语:连领袖钦定的偶像雷锋都已经“解放”了,我们还“有其名无其实”地“禁锢”着屈原是不是有点那啥?此语一出,编辑部内立马想起一片桌椅板凳倒地之声。

    屈原应该时时在我们心中和行动中。一句话,过端午,请别以屈原的名义;纪念屈原,也别以端午的名义。

    杞人总忧天。俺非杞人,却总忧天,感觉颓废崩溃至极。值此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之际,俺为自己的卑微以及未能传承其爱国精神而忏悔。是为记。

 

附:

    每逢法定假日,俺就没来由地发怵。为了上帝恩赐的或长或短的所谓“例假”,俺这一帮编辑们美美却要加班加点至两眼色迷迷、双腿肿又涨——只有双手双脚的俺却要像百足蜈蚣那样手忙脚不乱,不崩溃都不成。

    更可气可恨可悲可叹的是,眼观别人忙着筹划或休闲或旅游或购物的乐和样儿,俺却连遐想的机会都没有,真有跳板凳的冲动。这不,俺又在端午节到来时扮起了百足蜈蚣……

    据说,基本上没得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