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家乐福抵制奥运巴黎中国制造民族主义文化 |
http://117.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8/4/16/18/5/1196fcca786.jpg今天你“抵制家乐福”了吗?有人说,凡是能上网的地方,几乎都能看到这句话。此言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相信凡能接触互联网的人都不会对“家乐福”事件一笑置之。
抵不抵制家乐福是个问题,就像在新时期讨论如何爱国一样。“家乐福”事件的演变已远远超乎我的想象,最初我只是认为这不过是又一起典型的“愤青行为”而已,但如今看来,我确实需要恶补一下“政治课”了。
当“抵制家乐福”的口号从上周起通过论坛、聊天工具和手机短信流传开来之后,家乐福这个品牌在中国的“影响力”也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反对者的理由之一是,家乐福的大股东路易威登·莫特轩尼诗集团涉嫌资助达赖,加上奥运火炬在法国传递期间遭到了无礼干扰,所以家乐福一时成为众矢之的。
“家乐福是无辜的”。当然,这不是我说的,而是家乐福总部从睡梦中惊醒时的第一反映。但事情并非像家乐福所想象的那样简单,因为连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姜瑜都针对此事说:法方应对中国民众合理、合法表达的意见和情绪进行反思。于是,有外媒说:家乐福已猝死在中国官方和民意的大棒之下。
中国人的“民族情绪”从来没有懈怠过,个中渊源完全可以上朔至晚清时期的鸦片战争。曾经有人说过,一部近代史就是中国人的一部血泪史,也是中国积贫积弱的最好写照。于是,鸦片战争成了国人心中一道永不愈合的伤疤,据说“激进的爱国情绪”也被空前地孕育而出。
诚然,在国人对奥运会酝酿了多年的美好憧憬之际,如果突然半路杀出一个个凶神恶煞般的阻挠圣火传递的程咬金,国人之愤怒可想而知。这就像让新郎面对新娘被土匪半路截亲的事情一般,其体内的荷尔蒙分泌系统失调十分好理解。于是,“怨气”需要释放——很不幸,家乐福被“摘牌”了,就像昔日的皇帝宠幸三宫六院的嫔妃一般。
事实上,我对“法国乃至西方媒体对中国以及北京奥运会的偏见、歪曲”也一样怒形于色,“必须予以严正地抗议与回应”也一度占据了我的整个心房,宛如过量的酒精完全作用于我的小脑一样。但面对诸如“抵制某国货”的实质性行为时,我却“酒醒”了——不是胆小怕事,亦不是畏首畏尾,而是:此选择是不是最佳选项?
其实,对于“抵制家乐福”的倡议,不必冒然参与其中,亦不必急于将其定性为“狭隘的民族主义行为”,或许只是因为我们浸泡在“偏执的民族主义的氛围”之中太久了,所以才导演了一出两个醉汉大打出手的“好戏”——对于醉汉来说,没有什么事情能抵消其力证自己“清醒”的亢奋情绪,其所信封的真理是:众人皆醉我独醒。面对“醉汉”的最好策略是什么?想必有所经验者都会有所“心得”(千万别傻逼到让我再接着说下去)。
现在,国人的亢奋情绪已经影响到了法国人——法国网友呼吁抵制中国制造。对此,我的第一反映是:难道号称民主的法国民众也有像炎黄子孙这般的“偏执民族主义情绪”?但不管如何,事情正朝着“无法控制”的倾向狂奔而去。所以,在这条已经决口的河流边上,贺延光(发表过博客文章《我不赞成抵制家乐福》)和白岩松(发表过评论《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遭到网友的谩骂也即在情理之中——露头鸟总是会撞到枪口上的。
我不知道“抵制家乐福”是否会成为真的现实,但国人的愤懑情绪是否真的会随着一“抵”而了之?寻找答案尚需时间。因为“抵制家乐福”很简单,但在“抵制”家乐福之后呢?“纵火”一般都是容易的,而“灭火”往往是需要成本的。
一切皆是游戏而已。与世界上其他诸多游戏一样,“北京和巴黎的碰撞”并非无风之浪,中国“抵制家乐福”以及法国“抵制中国制造”亦非毫无缘由。但游戏毕竟是游戏,游戏规则还是要遵守的。其实换个角度看待问题,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和羞辱性文字又何尝不是一块警示牌呢?好在,我们已经不是过去“麻木的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