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生活变迁文学/原创周杰伦青花瓷语文试题误人子弟覆水难收 | 
					分类: 矮人看戏 | 
http://121.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12/5/17/22/11745c66f86.jpg武汉一中学最近举行的一次校内月考竟然惊动了全国的媒体,只因月考语文试卷中有一道默写题,要求学生默写周杰伦的新曲《青花瓷》的歌词。不少人因此质疑老师的荒谬行为,更指责出卷老师误导学生。 (12月05日《现代快报》)
我天生五音不全,但这并不妨碍我有听歌的喜好,心血来潮之时,我还曾对着大院南墙边的柳树来那么一段。我总认为,五音不全这种“先天性缺陷”并不能成为我喜欢听歌并模仿的障碍,毕竟人是需要选择某种方式来宣泄情感的。比如,压力太大而无处逃遁时,我就扯开嗓子来段“驴头不对马嘴”的“大合唱”——上一句刚找到“我是小小鸟”的感觉,下一句却已跑到了“最近比较烦”的调上,紧接着可能又成了“酒干倘卖无”音符了。
我对周杰伦的歌曲有一种本能的排斥感。虽然我习惯性地不伦不类地模仿一些或通俗或流行类歌曲,但我从来都不喜欢听并模仿周董的歌。这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因为我从来都对周董本人无丝毫的厌恶感,但同时我又确确实实从来都未被其歌声陶醉过。其实,准确地说应该是,我从来都没尝试过去喜欢周氏歌曲——对我来说,那些口齿不清的、近乎超音速般的周氏歌曲让我“听而生畏”,进而阻止了我模仿周氏歌曲最起码的热情。我曾在某个失眠的夜晚,鬼使神差地想到这个问题,并郑重其事地思考并追寻过答案,但至今仍无任何有价值的答案以解我心中之惑。天下粉丝那么多,近半已归于周董麾下,而我的听觉却独自落寞游荡,是不是有点可怜?
但比我可怜的却大有人在。比如,那位让学生在考题中默写《青花瓷》的中学老师。虽然这位出卷老师在出事后一再强调自己是“非‘周粉’”,并一再解释自己出题的出发点是“为了引导学生去发现流行歌曲中的古典文化”,但所造成的结果却是:学生愕然,家长暴跳,领导震怒,自己写检查。一件事情是否和谐,最起码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出发点与效果的(和谐)统一”,否则都会成为笑料。
面对周董,这位老师多少有点失态。他所犯的低级错误(如果可以用“错误”一词来形容这位老师的初衷的话)在于,他把不堪推敲的“青花瓷”当作了韵味十足的“宋词”。面对学生家长的质问以及全国媒体的质疑,这位老师依然在倒苦水:我的出发点并无恶意。说实话,我打心眼里相信这位老师的初衷并无恶意,但谁又该为“误人子弟”的后果来埋单呢?
周董如何风光那是他的事,如何教育孩子却是老师自己的事;周董可以用“不择手段”的方式来达到自己风光的目的,难道“灵魂的工程师”也可以“不讲究方式”地随意而为吗?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泼在地上的水,是绝对收不回来的。面对一颗颗“嗷嗷待哺”的稚嫩心灵,还请老师慎重选择“喂奶”的方式,毕竟“喂奶不当”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青花“瓷”是什么“词”?我想总不会是一种以善意之心催生出的“托词”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