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下跪磕头张森推广国学挽救失足少年一鼓作气 |
分类: 矮人看戏 |
http://120.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11/23/20/1/117086682dc.jpg某书画学校校长张森在给郑州未成年犯管教所捐赠《弟子规》时,32岁的他突然向台下学员连磕了3个响头,木板被磕得砰砰响。张森此举虽让“完全是出于真诚”,但一些学员却表示难以接受:长辈给晚辈下跪磕头会让我们“折受”的。(《河南商报》讯)其实,对于张森来说,“当众下跪”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今年6月,张森就曾在给某小学无偿赠书时,跪着给学生发完了5000本《弟子规》。
下跪磕头带有明显的封建礼教烙印。30露头的张森不会不知道下跪磕头究竟意味着什么,但在他第一次跪着给小学生赠书遭批之后,他却再次给未教所里的孩子跪了下去。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或许,与他有着同样下跪磕头经历的海南某中学校长的一句话很能说明问题:这是我的一种工作方式。是的,工作需要讲究方式,你也可以选择自认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但这件事毕竟不是你个人的事情,考没考虑过你这种“工作方式”的受众的感受?
周瑜打黄盖,讲究的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现在的事实是,张森“愿挨”——下跪,而未教所的孩子却不“愿打”——有点“过”。所以,周瑜打黄盖的好戏就上演的有点疙疙瘩瘩,这难免让人感觉太过尴尬。其实,想赠书就大大方方地赠呗,想表达诚心就皆大欢喜地表达呗,何必非得屈膝、碰头呢?你不稀罕“男儿膝下的黄金”,自有人稀罕;你觉得下跪磕头好玩,自有人不舒服。
虽然说下跪磕头传统悠久,也“与握手是一样只是表达自己崇敬庄严的心情”,但这毕竟容易让人产生哗众取宠的联想。其实,如果下跪能推广国学,如果磕头能让未教所的孩子彻底从良,谁还非得采取其他“劳民伤财”般的推广、教化方式呢?下跪磕头这种方式实在是太简单了,又不是没有这种传统,以前又不是没跪过、磕过。实际效果可能会让张森校长大失所望,因为张校长太自以为是了。
就像此前所说的那样,“推广国学不一定要下跪,国学与下跪没有联系”。如今我也斗胆向张校长说,“教化失足的孩子不一定要下跪磕头,教化行为也与下跪磕头毫有联系”。
如果张森非得坚持“下跪磕头”这种“工作方式”能解决问题的话,那我也只能退一步说:下跪磕头对推广国学、教化失足青少年只能起到一鼓作气的作用(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但绝对会“再而衰,三而竭”。在我这样的吹毛求疵者看来,张森的下跪磕头充其量只能算是程咬金的救命三板斧,三板斧一过,只能等着脑袋搬家吧——鲜招只能使用一次,再用无疑于自取其辱。http://119.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11/23/20/2/117085af8c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