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琼斯兴奋剂丑闻宽恕心魔田径 |
分类: 矮人看戏 |
http://119.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10/9/18/20/1161f585974.jpg琼斯倒在了兴奋剂的瓶口下。在承认服用禁药交出5枚奥运奖牌后,琼斯也将被禁赛两年,而且她还极可能面临6个月的牢狱之灾。琼斯兴奋剂丑闻案虽随远隔重洋,但放眼国内媒体对此事的沸扬之状,让人感觉这个世界实在太小。
琼斯累了。在长达7年的兴奋剂游戏中,虚伪的琼斯虽然多次从指控的夹缝中金蝉脱壳,但长时间地隐藏一个天大的谎言也不是一件让人身心愉悦的事情。就像她本人所说:“我想甩掉一个折磨了我很长时间的包袱。”面对五枚奥运金牌以及由此所延伸出的殊荣,琼斯一度把自己变成了魔鬼——她选择了欺骗世界,其中包括她自己。可最终琼斯的良知战胜了心魔,她决定从“药瓶子”里爬出来——她选择了重生,尽管这样的决定会让她头上的光环褪尽。
面对琼斯的“直面罪恶”之举,有人错愕无语,有人口诛笔伐,更有人冷静宽恕。对于琼斯来说,现在外界的任何评说都已不重要,重要是她个人已经挣脱了“心魔”的束缚。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与其虚伪并卑鄙地活着,不如清醒地置身于沼泽之中。其实,如果她宁死不松口,或许真相永远也不会大白,毕竟世人并没有抓住她的“现行”。难道,琼斯不勇敢吗?因此,如何对待一个想重生的曾经的罪人,应该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能证明此言不谬的事实莫过于“弗吉尼亚理工大惨案”了。元凶赵承熙在残杀33条人命后,在美国引发的社会结果不是“漫骂和指责”,而是“对自己社会和文化缺失的悲哀、反思和自省”。当时,我在看到此消息的第一时间内,下意识里想起了耶稣的那句话:“爱你们的仇敌吧!”当然,“琼斯案”与“赵承熙案”并不能同日而语,琼斯的“罪过”也远不及赵承熙之一二。但是,既然连赵承熙都能得到宽恕,琼斯为何就不能得到宽恕——哪怕是一点点的怜悯?
宽恕需要理由吗?宽恕琼斯,不是因为她那张哭得梨花带雨的女人脸,而是因为她能主动站出来承担本应她承担的责任——尽管这样的结果来得实在有点迟。口诛笔伐琼斯未尝不可,但就像美国《盐湖城论坛报》所表现出的空前冷静那样——让我们停止愤怒吧,表达所有你想表达的失望,但不要假装惊奇。客观来说,琼斯也是“挑战极限运动”的受害者。有时候,名利和虚荣不完全是个人的原罪,而是一步一步被逼到了牛角尖里。在琼斯之前不是没有人倒在兴奋剂的瓶口下,可以预见的是,在琼斯之后依然会有人前赴后继地攀爬于兴奋剂的瓶口——只要有利益在驱使,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口诛还是宽恕琼斯?这道选择题有点难。曾经辉煌的飞人琼斯在选择招回灵魂的同时,也亲手“葬送”了自己的前程。如果这种自虐般的“葬送行为”,不能换来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话,事情似乎有点太残酷。
扬名立万与耻辱柱永远只有一墙之隔。选择前者本无可厚非,但走火入魔之人却会更多地滑向后者的深渊。壮哉,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