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李连杰文盲雷锋明星少林寺 |
分类: 酒囊饭袋 |
http://120.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9/21/18/14/115c21e2cd6.jpg我小时候是个追星族。记忆中,雷锋应该算是我“追星”经历的第一人——如果可以把雷锋拉入到当下的“星系列”的话。因为,自从我那颗榆木脑袋能对外界事物有起码的分析能力之日起,那句空前绝后的伟人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就经常在我眼前耳旁忽隐忽现,如果不被培养成狂热的“雷锋族”才怪。
与雷锋想比,李连杰进入我的视野要晚的多。与现在足不出户就能观尽天下影片的情形相比,我小时候要想看场奢侈的露天电影,就得用脚丫子“南征北战”“东征西讨”——三里五里不在话下,十里八里也能征服之。过程虽然艰苦,但那也是一种难得而珍贵的“精神追求”。记得那年为了能目睹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我于朦胧而迷人的月色之下,混迹于同村一帮“古惑仔”的浩荡大军之中,经过长达5华里的徒步跋涉之后才得以实现。不要惊讶于我在这里用到“古惑仔”这个词汇,因为从我们当种种“尚武”的表现来看,应该算是不折不扣的“江湖中人”了。
雷锋最终没能战胜李连杰。雷锋的雕刻头像虽然足够经典,全国范围内的学习雷锋的热潮虽然足够狂热,但我却经常在梦中跟李连杰一起闯荡江湖——记得看完《少林寺》的当晚,我因为太兴奋居然还在梦中对着床梆练起了拳脚——可想而知,我那可怜的利爪被床梆折磨得惨不忍睹,此事一度成为伙伴中的“美谈”。但我与雷锋一起“做一火车好事”的故事却很少出现,从某个角度上讲,这无疑是一件十分卑鄙的事。但事实如此,歪曲不得。
记忆是一种历史。虽然我后来逐渐脱离了古惑仔的低级趣味,但我却依然不能拒绝关注李连杰一举一动。或许,他塑造塑造的那一个个维护正义的荧幕硬汉形象,太令我这样的“古惑仔”神往了吧。特别是那部《黄飞鸿》系列,至今让我百看不厌。可惜的是,李连杰后来遭遇了一系列的“封杀”——《狼犬丹尼》因种族问题而遭禁映;《龙之吻》因片中李连杰所饰演的中国公安曾杀人而被认为会影响公安形象而遭封杀;《致命英雄》因出现中国人黑社会角色也无法让内地观众欣赏。但这丝毫不影响我搜罗李连杰的作品的热情——记忆就是某种形式的历史,强行抹杀是无用的。
从根本上说,李氏个人的奋斗史才是让我持续关注的原因所在。与周星驰惯于刻画一个个小人物奋斗史不同的是,李连杰所刻画的荧幕硬汉形象似乎遮掩了他个人的奋斗轨迹。如果你透过荧屏形象,再关注一下其背后真人的现实奋斗史而非娱乐八卦,或许你就能从某种亦真亦幻的假象中获取一种激励的力量。比如李连杰的“壹基金”善基金会的命名,就是因为李连杰当年首度“触电”《少林寺》时的片酬“每日薪水只有一元钱”而得名。是不是有点匪夷所思?
所有表面风光的大腕背后总有一部心酸史。李连杰现在虽然是一位国内、国际“通吃”的大腕儿,又能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但谁又能想得到他“因小时候上不了学而完全是一个文盲”呢?!李连杰虽是个“文盲”,但1500万美金的身家却能说明很多问题。明星身上的秘密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完。所以,如何关注明星,关注明星什么,确实是个不小的问题。
面对被无意间发现不懂字的事实,李连杰坦白承认:平时拍戏的剧本,他全是由助手先朗读出来,然后用脑牢牢记住。其实,文盲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通过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而获取的成就。
与那些靠色相上位的艺人相比,“文盲”李连杰足以让某人汗颜。不知不觉间,我不禁又小时候那样做起梦来:与李连杰一起闯荡江湖,作一个像他那样的南征北战、劫富济贫的文盲大腕……http://120.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9/21/18/14/115c21e7fef.jpg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