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韩寒作协招安宋江粪坑里的石头 |
分类: 酒囊饭袋 |
http://116.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31/18/24/114b55b9c3b.jpg“80后”作家是否加入作协一直备受关注,代表人物韩寒似乎已被此问题问得不耐烦。近日,韩寒表达了自己会否加入作协的立场:“如果我去了就能当主席,我就去,(但)我下一秒就把作协给解散了,这是中国文学的出路之一!”
名分,从古至今都被中国人所在意。甚者,有的人穷其一生都是在为一个名分而活着。
当年,宋江在梁山泊占山为王时,终日里不思如何扩大梁山泊的地盘和势力,反而念念不忘被朝廷招安,虽遭众兄弟非难而终“不思悔改”——对于曾经在大宋正统官系里混过的宋江来说,一纸名分绝对比逍遥为王来得更舒心、刺激。
时至今日,中国文坛蹦出个叫韩寒的“80后”小石孩——据说,他的“出世”比千年前孙悟空的“转世”的盛况“横空”的多了。但与宋江当年被逼为寇的境遇不同的是,韩寒好像对现代教育体制充满了天然的排斥性,自从他与之决裂的那天起,他充满了反叛因子的骨骼就与日俱增地膨胀起来。所以,面对中国作协一而再再而三的或明说或暗表的“招安”之意,他不但不显得感恩戴德,反而大施揶揄之能事。如果说作协现在从中感到了一丝灰头灰脸的尴尬的话,那绝对是自取其辱。
其实,自从传出了作协欲招安“80后”作家的消息之日起,我就感觉到作协这步棋下得不是一般的臭。试想,如果这帮骨子里充满自由散漫的后生仔,真的有意在作协这颗大树下乘凉的话,他们一定会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和场合,“或明或暗”地表达自己希望被招安之意——就像宋江当年不做梦便罢,一做梦就是被朝廷招安的“盛况”一样。但事实是,作协反而比这些被招安者显得更加迫不及待,表现得就像一个一心只想吃人家大姑娘豆腐的毛头小子——不光显得自己傻得不睁眼,而且弄得自己太掉份。于是,本来是一个“双向选择”的问题,却被那些所谓的“80后”抓住了主动权的胡须。难道,作协风雨飘摇的大厦真的需要这些“浮躁有余,踏实先天不足”的后生辈来支撑?果真如此的话,正如韩寒所说的那样:作协还是over吧!
或许,有人对此不敢苟同,说:“作协‘招安’80后作家是充满了提携、爱护之意”云云。对此,我不否认其“合情合理性”。但即便作协要“提携、爱护”一些新生代,那也是要建立在对“对象”的充分考察的基础之上,再怎么着也不能像现在这样“眉毛胡子一把抓”——观作协迫切招安的架势,大有“只要能在社会上折腾出点动静和虚名的都照单全收”之势。试问,作协是个什么地方?如果一切牛鬼蛇神都能染指的话,作协还不如改称“菜市场”的好。
更耐人寻味的事情是,作协把自己的地盘搞得“神圣”有加,韩寒自诩为“真正的艺术家”(韩寒语:真正的艺术家应该不能被组织!)。于是,双方就像两块在粪坑边相遇的石头,谁也不愿放下自命清高的架子,硬碰硬起来。
恕我直言:从韩寒现有的狼藉名声来看,作协已事实上被其拖入了一个浩瀚无边、奇臭无比的舆论粪坑。当不自爱的作协遭遇自命清高的韩寒,贻笑大方的故事就有了无比生动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