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电的最新报道称,美国华盛顿州法庭正式做出裁决,允许Google雇佣微软前副总裁李开复领导其中国研究中心的工作,而无需等到明年1月份案件开始审理时,条件是李开复不能从微软招募员工。
美国法院的这样一个判决,看起来对微软、google和李开复三方都是皆大欢喜的事,因为他们都很“满意”。
首先,微软很满意。其副法律顾问伯特称:“我们对法官的裁决实在是感到满意。因为他拿1000万美元(只能)去面试学生,去当一个出租代理人。至少使他在庭审结束后成为有史以来薪酬最高的人力资源经理……(但是)他不能教他们去做什么,不能指导他们,不能管理他们”。(但这是“满意”吗?这分明是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态:我得不到你也要把你手脚困起来。)
其次,google很满意。因为google不仅达到了让李开复离开微软的目的,而且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一个可能会让google咸鱼翻身的人力资源经理。(从此,google在对微软的竞争中有了张王牌,抑或是握着一枚定时炸弹?)
再次,李开复也很满意。因为从此盖茨不会再当面对他咆哮以让他感到伤自尊。李开复亲口说我对法官判决100%满意:微软不允许我靠近中国,他们觉得我在中国的各种关系都是微软所有的,这是荒唐的想法,我又不是微软的奴隶。而且我跟法官提出的各项要求,法官都一一答应了,所以我觉得非常合理合法!
最近,我对于李开复的各项新闻阅读的较多,不仅因为他的华人身份,更因他本身的颠覆性力量。
在全球科学界,44岁的李开复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图形及网络多媒体等领域已经跻身世界顶级科学家的行列。李开复早先曾在苹果电脑公司工作过6年时间,后加入微软,从美国法院的判决生效之日起他又将在Google开始他的人生旅程,李将负责Google中国产品研发中心的运营。 |
李开复从微软跳槽的行动在其业界内外无疑是一场地震,其根源在于对利益的争夺和利益圈范围的划定。微软这个旧日的霸主已受到来自各个方面力量的冲击,其老大地位一直在受到窥视。这次,google再次成功从微软挖走其高官就是利益争夺战的升级之举。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行业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竞争,一个企业或公司的最大竞争力不在于资金的多寡,而在于拥有多少高端技术的制造者——人才。对于“李开复跳槽事件”有人评价说“已经超出了微软与Google两家公司对一位技术人才的争夺本身。这是一场PC时代巨人和互联网时代巨人对于未来霸主地位的争夺。”
但我对于google一系列的挖人墙角的做法实在不敢恭维:早在2003年12月,比尔·盖茨就惊奇地发现,Google招聘的人竟然都是微软的目标,甚至开始从微软内部挖人。据称甚至为微软IE立下汗马功劳的亚当·博斯沃思和微软服务器操作系统领军人物马克·路科维斯基也从微软跳槽到了Google。
一个企业争夺人才是没有错,但像google这样把争夺人才的目标盯在一点上,似乎就有了恶意竞争的嫌疑。更有人预言:以微软为代表的PC时代正在加速没落,而Google正在显示一个新时代引领者的形象。对此我表示怀疑,难道就是一个李开复的离去就能导致微软的日薄西山?在某种程度上,李开复这枚棋子对微软确实重要,对google更重要,但任何事都得两方面来看待,宝剑越锋利越容易伤到主人。
不错,google是达到了从微软“驱逐”李开复的目的,对手弱了对自己发展壮大终究是好事,但手里握着这枚像定时炸弹似的的棋子,google担不担心哪天也会受到其伤害?李开复对其业内竞争是一张王牌还是一枚定时炸弹?
前一篇:如果历史证明龙永图是正确的
后一篇:闭上眼睛看民办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