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醒客
醒客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06
  • 关注人气:2,6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只有“保健品”才能流行

(2006-03-28 12:43:26)
分类: IT业界
    胡狼说搜索引擎是企业保健品,颇有一些感触,在中国,不入行很难知道真实的“规矩”,等真的懂了规矩,又发现不大可能大张旗鼓地交流,文明发展到现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依然是最好的办法。
 
    前一阵子,一个小兄弟,写了篇颇有指点江山味道的文章,我“教育”了他一通,他从行外看到的理由十足的所谓盈利点之类的东西,对于企业来说,其实不足一提,看到猫上树,便说老虎不上进,还没摸到门道呢。
 
    小兄弟觉得被“鄙视”了,稍显有些不甘,拐着弯告诉我他的文章认可度很高,其实,他所说认可度高,就是被几个网站转载了一下,转载不过出于点击率考虑而已,你敢喊,别人就敢发,又没什么后果,有什么了不得的。说实话,按照小兄弟的资历,他的分析能力算是不错的,只可惜,这不是一个靠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的时代。
 
    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普遍存在,在发达国家也不例外,只不过处在转型的中国尤为突出一些。
 
    对于搜索引擎的看法,无论keso还是吕伟钢都说出些道理,虽说他们涉水远深于小兄弟,本质上还是一样,分析也只能算是保健品,治不了病吃不死人,不是两位不才,是这个环境太特殊。
 
    和胡狼的感觉一样,当我从一个行业转入到另一个行业的时候,才知道,外界对于行业内的认识实际上相差了十万八千里,“行规”远比哈佛MBA教程有效,大家都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这说的是地域,如果从行业上看,远比那些乱七八糟分散的非洲部落要厉害,所谓隔行如隔山。
 
    行走于在这种貌似统一的市场上,只有“保健品”才能流行,你无法知道你面对的患者得了什么病,要么他不说,要么说的也不是真的,作为医生,只能开个“保健品”了事,找不到病根的病人也只能在不同的医生之间靠“保健品”来碰运气。
 
    小时候当地有个郎中,无论什么人看病,开的都是一个方子--酵母片,相对于那些有过误诊经历的医师,声名鹊起,成了一方“神医”,日后很长时间我才知道其中的奥妙。
 
    我们有意无意的成了保健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许多信息是“保健品”,要么作者身不由己,只能说些不疼不痒的话,要么是对相关的行业无法深入,最后变成了不疼不痒;许多的产品也是保健品,复杂的环境,产品做的针对性太强,不是宣传成本过高就是市场期太短。
 
    找不到对证的药,保健品总比没有强,而保健品是一种没有后果的东西,既没有好的后果也没有坏的后果,买卖保健品唯一就看谁会吆喝。花花绿绿保健品和操纵者,无论你是否理解,或者不懈一顾,正在大行其道,最终我们只落得对产品的功效失去了关注的兴趣。
    什么时候独立第三方评论变得有价值了,什么时候产品能够不怕消费者问责了,中国是最大的统一市场才不是虚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