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命题依旧难解
中日足球全方位差距
大连不败
又一个0比2,国奥队抗日不成再战败。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将这支去年荷兰世青赛崛起的中国足球黄金一代身上的光环彻底褪尽。中国足球再一次回到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老命题上。想想都好笑,老命题的确是一道非常难解的命题,一直困扰了中国足球几十年,只到今天。
必须正视中日足球的全面差距。如果说日本足球正在发生“脱亚入欧”的巨变,那么中国足球正在反道而行,进行着“脱二入三”的堕落,由亚洲二流直向亚洲三流奔去。相隔不久的两场与日本国奥队的比赛显示,这支中国国奥队滑落速度之快简直让是触目惊心。秦皇岛的比赛,中国队还控制着比赛场面和比赛节奏,日本人依靠偷袭得手,我们尚有着主力阵容不整的一贯借口。昨夜东京再战,中国队已经丢失了比赛场面,得到的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完败。
比赛场面的几个镜头非常清晰。当中国队教条的以442阵型固守足球场上的每一个区域,而陷入单兵作战的时候,日本队的352阵型却运用的得心应手,始终能够保持局部战场的人数优势。一次在对方禁区右侧,陈涛一人面对三名防守队员试图强行突破,中国队的其他进攻球员却在对方禁区里等待陈涛的突破或传中,而没有一名队员去为陈涛提供接应。中国队第一个失球,是在中国队发角球大举进攻的时候,被对手反击丢失的,而中国队却没有一次在对手压上时的成功反击。同样是角球,日本球员想到的是大脚反击破门得分,而中国球员想到的是如何大脚解围。
细节决定成败。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细节的差距体现的是战术、意识、素养以及整个足球运行系统的全方位差距。日本球员几乎都经历了高中文化教育,而中国球员是否小学毕业都不得而知。不要小看高中生和小学生的差距,差的不仅仅是具体知识和理解能力,差的更是思维方式和足球意识,差的甚至都是做人的态度和价值观念。当日本球员对教练点头哈腰毕恭毕敬的时候,中国的球员却在对教练逼宫,却在漆黑的夜晚上演着砍人或被砍的悲剧。
通俗一点说,中日足球差距是整个足球生产线的差距。用黄健祥的话说就是足球操作系统运行软件的差距。从本质上说就是足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差距。一个国奥选帅,便全面暴露了中国足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落后和不健康,政绩足球的压力,官僚机构的扯皮推诿,外行领导的无知和好恶,竟然使得一个国奥队主教练极度难产,一拖就是一年的光阴。而这浪费的一年光阴,付出的却是荷兰世青赛崛起的中国足球黄金一代全面堕落的代价。
网络上,著名足球记者马德兴和前足协官员谢强,针对国奥选帅发表的连篇累赘的几十篇文章,生动的刻画了一场场中国足球的官场现行记,却无助于中国足球的丝毫改变。中国足球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正与足球本质背道而驰,渐行渐远。看到昨夜的中日之战,差距可谓触目惊心,也许中国足球崛起之路依旧遥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