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鹏口水官司
一场注定没有胜者的闹剧
大连不败(原创)
现在看来,李承鹏口水官司远没有2005年球霸风波具有娱乐性。球霸风波不仅仅创造出一个经久不衰的足球名词,而且贡献出一个足球娱乐形象李毅大帝,使得2005年身心疲惫的中国球迷在茶余饭后多了一点聊以自慰的娱乐谈资。而目前愈演愈烈的李承鹏口水官司正向着一个相反的方向发展。
原以为李承鹏口水官司会以喜剧收场,因为李承鹏的辛辣和幽默在足球评论中独树一帜,其快意恩仇的文风令人欣赏,而山东球迷的漫骂已经成为了网络的一道风景线,虽不高雅但也无碍大方。只要双方心态摆正,则大可继续幽默你的幽默,漫骂你的漫骂,一起将中国足球炒的红红火火。
然而随着这场口水官司进入到个人PK阶段,已经由最初声势浩大的万人群殴演变成一场个人肉搏战,就象两个赤裸上身的流氓在街头寻衅闹事,正在上演着一场网络闹剧。双方再不罢手,势必彻底陷入低级趣味,目前双方的辩论已经出现了许多不雅之词,口水官司已呈现出两败俱伤的迹象。
足球需要丰富多彩的炒作,也需要针锋相对的论战,但一切都应控制在足球的范围内。口水官司主角李承鹏和另一位足评大腕董路正在不遗余力的招募球迷策划一场世界杯期间的巴阿球迷大战,实现中国球迷自娱自乐参与世界杯的心愿。中伊亚洲杯期间董路李承鹏领衔的中国国家队战术保守与否的PK,也是一场有效的足球炒作。这些都是良性的双赢的较量,能够使更多的人们关注中国足球,也能丰富球迷的业余生活。
由于这场官司涉及了太多的足球场外的东西,论战的重点已由足球论战变成文化论战和撒谎与否的道德争执。而且论战双方只是足球专家,不是文化专家和道德专家,导致双方的辩论没有了着眼点,失去了重心,不能说明精神缺失如何决定比赛崩溃,儒家文化如何影响足球精神。整个论战过程没有一点说服力,几乎是乱作一团,只能在“撒谎”和“混蛋”层面进行肤浅的争论,已经失去了论战的本来意义,这就注定了这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闹剧。
不管最终结局如何,两败俱伤已是不可避免。大家伙也好,小家伙也罢,其信誉度都大打了折扣,损失的不仅仅是论战双方的无形资产,也使球迷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足球的黑暗,在黑哨、假球、派系之外,又多了一个红包记者的概念,使得整个中国足球形象进一步蒙受损失。
没有了娱乐色彩的口水官司还是尽快罢手吧,中国足球需要的是掌声而不需要没有任何意义的自我炒作。
加载中,请稍候......